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与地图》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通过读图分析:乙地处于数值为100和150的等值线包围之中,其数值范围为100~150,但因乙地距离数值为100的等值线较近,其最有可能的数值是110。因此C正确。
【小题2】甲地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盆地的四周高山环绕,减小了吹向盆地的风的风速,因而甲地风能资源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面状况。所以A正确。
考点:等值线图中数值的推断;塔里木盆地风能资源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1.ab段河流流向是2.一般不能选择①处做为野外宿营地的主要原因是3.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
E.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F.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G.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H.处于河谷、临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I.甲
G.乙
丙
丁
参考答案:1. B
2. D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河流发育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根据指向标,ab段河流流向是由东北向西南。
2.在野外考察中晚上宿营,一般要选择在山脊处最为安全。①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3.线路设计要平缓,基本与等高线平行,符合的是甲。
考点:主要考查了等高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河流流向判断、野外宿营地的要求和道路设计要求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A位置等值线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解释形成原因。(8分)
(2)C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10分)
(3)试分析图示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10分)
(4)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在本地区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6分)
参考答案:(1)A处等值线向北凸出(弯曲)(2分);A处位于大兴安岭东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A处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导致A处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河流封冻日数较少,致使等温线向北凸出弯曲。
(2)读图,沼泽形成主要从来水量、排水情况,蒸发量,冻土等方面分析。C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地下存在冻土层影响水体下渗。河流众多,上游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有凌汛现象,浮冰阻塞河道,河水易漫入平原。
(3)图示区为东北平原,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东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黑土广布,土壤肥沃。该地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工业基础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所以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
(4)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具有的蓄水、水源地、调节河川径流的功能,恢复湿地调节气候的功能。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在本地区的农垦项目。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及成因,沼泽的成因,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甲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单位:千米),乙图为沿甲图L1、L2、L3、L4四条线段中的一条所做的地壳厚度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的变化最大差值可能是2.乙图所表示的地壳厚度变化曲线最可能代表甲图中的
A.8
B.14
C.16
D.18
E.L1
F.L2
G.L3
H.L4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图中厚度最大的地方其厚度为35-36米,最薄的地方厚度为19-20米,所以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的变化最大差值范围是15-17米,介于该范围内的是答案C。
2.乙图中莫霍界面的深度反映出该线两端的地壳厚度分别在30-31千米之间和29-30米之间,最薄的地方在26-27米之间,最厚的地方在34-35米之间,对照甲图,只有L2符合,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地图。
本题难度:困难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选修部分》高频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