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参考答案:小题1: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东南。5月20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因此日落西北。要想看到夕阳悬挂于街道正中间的景象,街道的走向必须是东南一西北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日出时,太阳所在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称为日出方位角(如图中的角 |
、
正确的说法是(???)
则甲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乙
,则甲地此日一定出现极夜现象
,则甲的纬度比乙低
则此日甲的昼长比乙长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视运动。小题1:题干中提到的一年中始终小于等于23°26′,赤道上日出方位角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直射点纬度在回归线之间,故只有赤道符合,因此该地在赤道上,一年中只有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故 A 错;赤道始终昼夜等分,故 B 错;赤道经过的地区不一定全是热带雨林气候,如东非高原,故 D错;赤道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取值为66°34′----90°,故 C 正确。
小题2:同一日期,纬度越高,日出方位角越大。有两种可能,一、都在北半球,说明甲的纬度大于乙的纬度,二、都在南半球,说明甲的纬度小于乙的纬度,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甲大于乙,也可能甲小于乙,故 A 错;
,说明此时甲位于极昼圈上,故 B 错;同 A 选项一样,有两种可能性,故D错误;如果
,不管直射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甲的纬度都比乙的纬度低,故 C 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地(15°E)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小题。
1.该同学在a至b时段观测与记录持续了2.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3.观测时段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
A.4个多月
B.6个多月
C.8个多月
D.10个多月
E.日本春光明媚
F.北极出现极夜
G.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H.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I.先增大、后减小
G.先减小、后增大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又增大
先减小、再增大、最后又减小
参考答案:1. A
2. B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注意图示的日出时间为国际标准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而当地经度为15°E,故当地地方时较国际标准时早1个小时,根据当地日出6:00应表示春秋分日,结合图示冬至日的位置判断,从a至b时段,大约较秋分日到春分日短1/4左右,,故判断约经历了4个多月。
2.结合上题分析,冬至日,日出时间约为当地时间的8:00多,故判断当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而b应表示春分日不到,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3.结合上题分析,图示观测时间在秋分日之后到冬至日到春分日之后,故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再变小。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应先抓住图示国际标准时与当地时间的差异,根据当地的日出时间与6:00的关系,判断春分日和秋分日的位置,进而分析a点、b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位置。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北半球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曲线,a、b、c、d表示二分、二至日,且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甲地的曲线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两分日,任何地方的昼长时间都是12小时,所以②③表示昼长曲线,①④表示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所以甲的昼长一年中的变化幅度都比乙地大。所以在②③?中选②。在②这根线可以看出甲地有24小时的昼长,说明有极昼极夜现象,因此就有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时候,所以选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以下关于四季和五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文上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B.北温带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将2、3、4月划为春季
C.天文上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划分五带
D.苏州(北纬31°19",东经120°37")为北温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北温带国家在气候统计上,把3、4、5月划为春季,B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四季、五带划分的基本标准。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生态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