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寒流、大气环流 B.寒流、地形 C.地形、暖流 D.地形、大气环流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小题1:该区为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小题2:甲地受寒流影响为荒漠带,乙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为热带雨林带。
小题3: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亚马孙河的航运价值小。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 988万吨标准煤、130 297万吨标准煤。读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1: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变化为
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
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
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例相近
小题2: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
A.石油
B.石油、水电
C.水电、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
小题3:我国目前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小题1:图中分别列出了1980—2000年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状况。两条曲线的交叉点即是生产量与消费量所占比例接近,如1994年的石油,1980年的水电、天然气,1994年的煤炭等。
小题2:生产量、消费量作出相对判断,而图中此比例数是无法直接得出,但2000年天然气、水电、煤炭三种是生产量超过消费量,故选A项。
小题3: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中还是以煤炭为主,天然气的消费量随着开采开发而上升,石油的消费量是大于生产量的,水电的生产呈增加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面左图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右图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 ]
A、t1
B、t2
C、t1之前
D、t2之前
2、读图,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C、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与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熟悉田纳西河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掌握田纳西河的开发与保护的的重点,试题属于一般性的识记题目,试题的难度不大,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4分)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图中M河流河水年际变化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每当夏季来临,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每天都会出现一次洪峰。
(1)简析图中M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4分)
(3)影响图中铁路N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类型是_________,该农业生产类型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图中南部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2分)
参考答案:
(1)M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消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该题主要从河流的补给类型上来分析。M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小补给量不多。
(2)该何以冰雪消融为主要补给类型,由于白天和黑夜的温度高低不同,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从而形成了有规律的一日一峰现象。
(3)由图形可知:交通运输的主要是连接各个经济据点,所以影响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分布。该地位于荒漠地带,其农业类型为绿洲农业,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当地人民经济收入。在荒漠地区为了防止生态恶化,进行农业生产时常采用下列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发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⑥培育耐旱农作物。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区域地理环境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