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球公转至图中甲地所示位置时????
[?????]
A.北半球正处在夏季
B.南半球昼长夜短
C.北半球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值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2.假如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轨道距离相等,地球运行用时最少的是????
[?????]
A.甲至乙段??????
B.乙至丙段
C.丙至丁段??????
D.丁至甲段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
D.黄赤交角的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地方时的差异,故A正确。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昼夜现象的形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原因的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自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地球的公转速度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先变快再变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在远日点(7月初)达最快,在近日点(1月初)为最慢,当地球公转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时,经过了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故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教师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并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并向北移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教师节9月10日位于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并向南移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某地北侧是温带,南侧是寒带,该地位于(????)
A.南回归线上
B.北极圈上
C.北回归线上
D.南极圈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北侧为温带,南侧为寒带,说明其为南寒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为南极圈。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五带的分布和分界线,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