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二)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由图示可以看出:与2000年代相比,2010年代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了,森林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水位季节变化小,A错;下渗增多,坡面的径流量减少,B错,C对;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含量减少,D错。选C正确。
【小题2】沉积岩层的沉积顺序是下面的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图中④沉积层形成最早;①是上覆沉积层,形成最晚;③在④之后,在①之前形成;岩浆侵入,形成了岩层②,应晚于③、④岩层的形成。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植被覆盖率对地理环境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精致拱门”景点,年均降雨量为250 mm,约三亿年前,这里是海洋。据资料完成问题。
【小题1】“精致拱门”景点的岩石类型为:(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小题2】“拱门”的主要成因为:(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化、侵蚀
D.冰川侵蚀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材料,形成“精致拱门”景点的地方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因此其岩石应是海底沉积物经地壳运动作用抬升出露而形成,所以,应该是沉积岩。
【小题2】根据材料,“拱门” 景点区年均降雨量为250 mm,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流水侵蚀不会严重,但降水少,温差大,风化强烈,岩石受风力侵蚀严重。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云南某中学地理活动兴趣小组暑假期间对我国东部沿海某地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读该地水循环及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一分,共12分)
(1)图中表现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①是 、②是 。该水循环的类型为 。
(2)若本区大量砍伐树木,主要会对水循环 ____环节产生影响,党中央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反映了我国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__,丁地属于_________。
(4)若图示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图中包含的世界著名板块名称分别是: 、 _____________。
(5)丙区域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丁区域常出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
(6)假设甲山顶部海拔为3000米,老师在上山前(海拔500m处,温度计显示22℃)提示同学们要多带一点衣服,请你应用地理学知识推测山顶处的气温可能为_____℃。
参考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海陆间循环
(2) &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故图示①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2)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功能,故砍伐森林会影响径流和植物蒸腾作用。我国实施南水北调是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3)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丁处岩层断裂并错位,故判断为断层。(4)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图示的大陆板块应表示亚欧板块,而东侧的海洋板块应表示太平洋板块。(5)图示丙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丁区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降水丰富,故容易形成洪涝灾害,且夏秋季节多台风。(6)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的原理,山麓与山顶的高差为2500米,故温差应为15°C,故计算山顶温度约7°C。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地质构造及自然灾害等内容。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从图示的海陆间循环判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海陆位置判断板块位置和对地质作用的影响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地貌简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以下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背斜成山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断层发育,形成断块山 D. P处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上升岩块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图中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根据等高线分布,向高处凸,为山谷,所以为背斜谷。背斜顶部容易遭受侵蚀。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口增长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