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城市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小题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为温带沙漠,山麓地区草原植被的出现是由于山地冰川融化形成的绿洲,体现了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
小题2: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图中管道的铺设选择了地势相对平缓的地方,考虑的因素是地形。
小题3:图中Q城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位于我国和中亚的交界处,其最优越的区位因素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的扶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炭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人均煤炭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矿产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口众多,不是人均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部分年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如表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2004-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叙述错误的是(??? )
A.石油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B.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C.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D.能源消费构成逐步优化
小题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应(??? )
①以煤炭为主,加大煤炭开发规模和数量??
②充分利用丰富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
③积极稳妥地发展核电??????????
④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小题1:A小题1:C
本题解析:
(1)由表中2004-2008各数据变化可以判断,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石油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总量并没有减少;天然气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水电、核电、风电、其他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错误的是A。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应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积极稳妥地发展核电、充分利用丰富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当前,虽然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的数量逐渐减少,迫切需要进行调整。所以A是错误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工程是将我国西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运输方式输往东部的________市等地。
(2)“西气东输”工程的区位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因素,该工程面临的自然障碍主要有(???)
A.多次穿越大江大河? B.多次穿越高山峻岭
C.气候高寒与干旱? D.土壤贫瘠、沙漠化
(3)我国新疆和甘肃的物资往东运,主要依靠________铁路,天然气输往东部不走铁路而通过“西气东输”工程来完成,其主要原因是(???)
①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②可实现昼夜不停连续运输
③运输量极大?④运输成本低
⑤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5)“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
(6)“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
参考答案:
(1)塔里木?管道?上海
(2)社会经济? 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口分布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