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图》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24 15:40: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比例关系。完成问题。 小题1: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在地图上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 A.甲图表示的实际地域范围比乙图广 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甲图所表示的地理事物乙图更详细
| 小题2:在一幅地图上,北纬60°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 B.该地图上与甲乙两地相同的图上距离在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也相差4小时 C.该地图比例尺比1:20000000地图的比例尺小 D.在1:5000000的地图上表示与该图相同的实际范围,图幅面积要增大3倍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图和比例尺。小题1:图示实际距离相同,但图示距离越大,表示比例尺越大,则相同的图幅条件下,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故选D项。 小题2:60°纬线是赤道长的一半,地方时相差4个小时,即经度相差60°;同为赤道上经度差30°的纬线长相同,故比例尺为图上距离33.3cm,实际距离为30*111KM,计算比例尺为1:10000000,故AB项错误。比例尺1:10000000要比1:20000000大;故C项错误。比例尺1:5000000要比1:10000000大一半,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是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题:
1.若在b处建一大坝,坝的顶端建到a处,则该大坝的高度可能是:2.若d处形成坡面径流,则d处坡面径流流向是:
A.28米 B.38米 C.58米 D.62米 E.自东北流向西南 F.自东流向西 G.自东南流向西北 H.自西北流向东南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b河流最低处海拔为100—120米;a地海拔为160米,故计算大坝的高差为40—60米。 2.坡面上,径流方向与等高线垂直向下,并结合指向标判断流向。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等高线的分布特征:“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并掌握利用等高线画出坡面径流的基本方法,注意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R?河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N?市所在区域是我国的红薯主产区之一,红薯是地下块根作物,喜光喜温,怕旱怕涝,种植时需要起垄栽培。图1示意?R?河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图2示意?N?市所在区域红薯的起垄种植。
 图1?????????????????????????????????????图2 (1)说出?N?市降水特征。(6?分) (2)说明?R?河含沙量大的自然原因。(6?分) (3)分析?N?市所在区域种植红薯采用起垄栽培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6分)年降水量较大(在1000mm以上)(2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降水特征从降水量、降水季节变化、雨季长短分析。结合图1N市的分布位置和气候类型图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雨季长。 (2)河流含沙量大小与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河流落差、河流径流量有关。R流经山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该流域因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使植被的保持水土能力下降;该流域降水集中,多暴雨,汇集泥沙能力强;流域面积广,河流水量大;上述因素使R河含沙量大。 (3)红薯喜光喜温,怕旱怕涝,说明红薯生长期需要高温,水量适中。起垄种植科增加受光面积,提高温度,雨多可以排水,水少利于灌溉,增加昼夜温差和加厚土层,提高红薯品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所见部分不同纬线的长度,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线是②线的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小题2:甲、乙两人从K地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题。
1.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2.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 的是3.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E.① F.② G.③ H.④ I.300米 G.400米 500米 600米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测量当地的海拔高度,应该利用GPS技术,GPS能确定某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正确答案B。 2.确定P、Q之间线路中起伏最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最小的是沿着某一等高线前进。最好不能连续跨越多条等高线。根据以上分析,②线路最符合要求。正确答案选B。 3.冬至日36.5°N的H=30°,由于垂直距离是288米,根据三角函数的原理。不难得出水平距离L=288x1.732=500米。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3S技术、地形起伏和距离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3S技术、地形起伏和距离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