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2004年,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户籍总人数为2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按户籍人数计算,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约为
A.27.7%
B.57.6%
C.67.5 %
D.72.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市化水平。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2.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
A.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E.③时段
F.④时段
G.⑤时段
H.⑥时段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⑤→⑥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体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选择C项。
2.根据题意可知,乙处产业结构是以一,二产业为主,城市化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题。
1.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图中八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2.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
A.②a
B.③b
C.④d
D.①c
E.①②
F.②④
G.②③
H.③④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据图可知①c两条规划线线路较短,经过的地区地形平坦,且皆穿过城区。故选D。
2.图中铁路穿越城区,对城区的影响较大(如噪声污染、交通事故等);从(多条)等高线中直接穿过,坡度太大 ,修建成本高。故选D。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27%。结合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表:我国某省(市、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1.近30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2.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
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E.天津市
F.四川省
G.江苏省
H.湖北省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促进城市化的原因有多种,如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城市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等,其中最常见的为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故C正确。
2.从表中数据看到,在1980年之前,城镇人口比重还是比较低的,小于30%,说明此时经济水平较低;从1990年开始,才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06年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超过乡村人口比重,说明该地的经济发展比我国平均水平要快;到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接近70%,说明现在该地经济水平较高。总体来看,该地经济发展较晚,现在经济水平较高,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许多特大城市都很注重地面轨道交通和地下轨道交通(地铁)的建设。右图为“地面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正、负面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负面影响分别是?
①出行更便利??②环境更优美???③空气污染严重?④产生噪声污染2..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地下轨道交通规划时,最适合作为参考图层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E.城市道路分布图
F.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分布图
G.城市工业分布图
H.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图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交通问题和读图分析能力。
1.城市地面轨道交通的发展改善了交通条件,但加重了对沿线地区的大气和噪音等污染。
2.交通主要就是为了居民出行方便。所以进行城市地铁规划时考虑城市人口密度分布。选择D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