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受热过程》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A.①图示原理对改善入海河流水质影响较小 B.②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时会造成我国大范围的降温 C.③图反映了东亚地区冬季风的成因 D.④图示原理是台湾地区降水东部多于西部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题1:实验表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陆地气温高,夜晚陆地气温低。与③相同。小题1:①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不断改造着地表形态,②表示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③若表示季风环流,则为夏季;④表示迎风坡多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吸收、消弱作用以及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三者的关系可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如图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也就是图中的b。
小题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吸收作用造成的,对应图中的a。
小题3:冬天,多云的夜晚气温会温暖些,主要是多云天气云层厚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感觉温暖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吸收、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中B、R、I、C四个国家被称为“金砖四国(BRIC)”。根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1:如图。??
资料2:下表是四国的有关情况。
国家 | B | R | I | C |
国土面积(万km2) | 851.4 | 1707.5 | 298.0 | 960.0 |
人口(亿) | 1.9 | 1.4 | 11 | 13 |
2001年国民总收入(亿美元) | 5285 | 2534 | 4743 | 11310 |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被誉为 | 世界原料库 | 世界加油站 | 世界办公室 | 世界工厂 |
参考答案:
(1)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2)温带大
本题解析:
(1)结合世界政区图就可看出四个国家的名称:B--巴西;R--俄罗斯;I--印度;C--中国.
(2)从气候方面来分析,对农业的影响是:R--俄罗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种植业以生产谷物、亚麻、甜菜、土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
(3)巴西是农牧业大国,农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巴西以国土面积、可耕地资源、气候特点等优势以及世界对农产品需求增长为依据,确定“以农立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的农作物有大豆,咖啡,蔗糖,烟草,可可,棉花和天然橡胶.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
(4)俄罗斯属于发达国家,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俄罗斯都要高于印度.(5)印度班加罗尔优势区位条件分析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1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题。1.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E.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F.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G.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H.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大雾形成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和适当的尘埃充当凝结核,同时气温要低,可以让大气中水汽从气态变不液态。北方地区的深秋初冬时节,昼夜温差大,晚上的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正是因为降水少,天气干燥,大气中的扬尘颗粒较多,为大雾的形成提供充足的凝结核条件。
2.白天雾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主要是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弱,亮度条件差,故大气能见度降低。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形式及大气的保温作用的理解,试题难度不大,但这一部分知识对高一考生来说比较抽象,无意识增加考生对此的理解与掌握的难度,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小题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小题3: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图示A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射向大气,故判断为地面辐射;C由大气射向地面,判断为大气逆辐射。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
小题3: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差,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故近地面地区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点评:本题为基础性试题,难度较低,解题关键是从图示分析入手,能判断图示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注意区别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的强弱。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工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