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4)罗布泊几近干涸,与其水量最大时相比,罗布泊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参考答案:(1)地堑(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甲、乙、丙为东北的三江平原(①图们江)、青藏高原的三江源(②澜沧江)、横断山脉的三江并流(③为怒江)故甲地主要种植小麦,排除A;丙地为横断山脉,落差大,且经济落后,排除C;乙地地处内陆大部分湖泊为咸水湖,为内流湖,排除D;乙地青藏高原,为我国太阳能和地热能主要分布区。
小题2:根据上题,①图们江主要为雨水补给;③怒江河流域地形复杂,表现为垂直地带性,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③为怒江,落差大,水流湍急,经济落后,排除D。②澜沧江经过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游客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洒满了乌苏镇。在这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小题2:依据日记内容判断,此游客时间选择在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3: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有可能来自相邻国家( )
A.朝鲜
B.韩国
C.俄罗斯
D.蒙古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定位。小题1:我国的“东方第一镇”是指我国领土的最东端,约位于135°E附近,故选A项。
小题2:北京时间2时15分,为当地时间的约3时15分,当地日出,反映当地昼长夜短,判断为当地的夏季。
小题3: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与俄罗斯相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小题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图中经纬网度数、河流位置以及政区图省界形状,可以判断A平原是宁夏平原,它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发展农业必须引黄河水进行灌溉,但是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使地下水位上升,在蒸发旺盛的条件下,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问题。
小题2:注意“人为原因”故AB错误;而该地区草原退化为荒漠反映植被的破坏,故C错误。
点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和会考的常考点,本题具有借鉴意义,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江苏的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正确
本题解析:西气东输把西部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送往长三角地区,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能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掌握西气东输的主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理环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