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二)
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小题1】陡崖顶部最高的等高线为50米,故陡崖顶部的海拔为50---60米。
【小题2】运用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
【小题3】PQ两地所在地区从整个地区来看,等高线为50米~60米,而P、Q周围又各有一条等高线,按照等高线的分布和变化规律,P、Q两地应符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故P点海拔应为40~50 米,Q点海拔高度应为60~70米,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处地貌类型为(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小题2】乙处( )
A.侵蚀作用明显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
D.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处是山顶。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看,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所以地貌类型是向斜山,C对。A 、B 、D错。
【小题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是山谷地貌。背斜成谷,说明侵蚀作用强烈,A对。背斜是良好储油构造,B错。地势差异是外力作用形成,李家计地势较乙处高,从乙处引水不便。
考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有冰川分布,R河2月份流量最大。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文中的“这里”最可能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小题2】该科考基地位于
A.青藏高原
B.北极黄河站
C.格陵兰岛
D.南极长城站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说明湖泊两侧有突出的山脊,图中只有丁附近的湖泊北面和东面两侧有山脊。选D正确。
【小题2】该区域有冰川分布,R河2月流量最大,说明R河为冰川融水补给,2月水量大是因为温度高,冰川融水量大,应为南半球;北极黄河站、格陵岛,青藏高原均位于北半球;南极长城站在南半球。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图和河流水文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题。
1.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2.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3.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E.①
F.②
G.③
H.④
I.300米
G.400米
500米
600米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测量当地的海拔高度,应该利用GPS技术,GPS能确定某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正确答案B。
2.确定P、Q之间线路中起伏最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最小的是沿着某一等高线前进。最好不能连续跨越多条等高线。根据以上分析,②线路最符合要求。正确答案选B。
3.冬至日36.5°N的H=30°,由于垂直距离是288米,根据三角函数的原理。不难得出水平距离L=288x1.732=500米。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3S技术、地形起伏和距离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3S技术、地形起伏和距离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理信息系统》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