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①B河流汛期长??????②A河流汛期长?③B河流含沙量大???④A河流含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小题1: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山脉为秦岭,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水果品种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图示资料可以看出: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大多时候相对湿度在50% 以下,可判断为干旱地区。河西走廊是干旱地区;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都为湿润地区,东北平原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少部分地区为半干旱地区。选B正确。
小题2:河西走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是草原和荒漠景观,A错;这里已不是黄土高原了,是祁连山前冲积地形,B错;没有喀斯特地貌,C错;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材料一: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这就是 “雾凇”。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常说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8分)
(2)2007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简要说明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注意把握观赏时机(2分)???形成过程:①冬季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句中的“夜”、“晨”、“午”表示时间,所以告诉我们在欣赏景观时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雾凇俗称树挂。[1]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两个条件:①气温很低,②水汽又很充分。但是我们需要从示意图中分析出此条件。考查学生看图分析归纳能力。题中示意图提供信息:大气温度<-20℃,②丰满大坝存在,储存大量的水,同时江面水温在0℃以上,达4℃,有利江水的蒸发,空气中弥漫大量的水汽。③图中的等高线提示,吉林市位于河谷地带,三面环山,不利于水汽的扩散。
(2)材料二中,雾凇形成示意图提示丰满大坝对吉林雾凇形成的重要性,因为它的存在,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同时图中水温和气温的巨大差异,提醒学生大量江水的存在,有利江水的蒸发,也因为水的热力性质,水的流失,调节气温的能力下降,江面从而冰冻,江水蒸发量小,使得雾凇失去了以必要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工业生产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