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太阳直射赤道 B.北京市昼夜平分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参考答案:小题1: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立杆测影求地理坐标的问题,思路为依据经度和地方时的关系求经度,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纬度。关键是找到当地正午的时间(观测时间)和太阳高度。表中两个太阳高度为0°的时刻应为日出日落的时间,可知昼长15小时,半昼长7小时30分,3:50加上7小时30分,正好为11:20。可知当地正午时,120°E为11:20 ,当地比北京地方时早40分,经度偏东10度,为130°E。又知当地正午太阳高为73°26′,直射点纬度为23°26′N,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知当地纬度为40°N。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日晨5时15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据此回答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日出同步,故该日晨5时15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即日出较早,判断该日北半球昼长夜短。而国庆节、中秋节和元旦日,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出现昼短夜长,不符合题意,而只有劳动节,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日出较早。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全球越往北昼越长,故只有D图符合。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日出时间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并能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的关系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一般解题方法的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表是我国某地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判断该时期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正处于6月
C.白昼逐渐增长
D.黑夜逐渐增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中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数据,可知面积先变小后增大,说明该地在第四天正午太阳高度到达最大值,所以可以判断该时期正处于6月,第四天为6月22题,地球公转速度减慢,白昼先增长后减短,黑夜先变短后增长。解题关键是根据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变化推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四地自转速度的正确排列是 ??????????????????????????????
A.线速度:丁>乙
B.角速度:乙>丙
C.角速度:丙>乙
D.线速度:甲>乙
小题2:当丁地出现极昼现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甲>乙
B.正午太阳高度:乙>丙
C.昼长:甲>乙
D.昼长:甲>丙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四地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D项正确。
小题2:当丁地出现极昼,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乙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90°,B正确。而此时全球的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北昼越长,故C、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利用太阳直射点为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方法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宇宙中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