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图》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八) 
            
            
            
 A.100、 100 B.100、 500 C.500、 250 D.500、 350 参考答案:小题1: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左图中地球自然方向为顺时针,说明a点纬度为30°S;根据该地和180°经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该地经度为90°W。右图中b点纬度和经度分别为55°N、140°E。根据两地经纬度可知,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小题2】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上的劣弧,根据两地经纬度可推知,飞机从a地飞到b地,飞行最短方向是先向西北飞,后向西南飞。
考点:相对方位判读、球面最短距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同一地图中得到的不同要素栅格地理数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单位距离等高线条数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精确获取图中垂直高差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RS
B.RS
C.GPS 
D.GIS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区域内等高线条数的多少取决于坡度的大小,坡度越大,等高线的条数越多。坡度的计算方法:坡度=垂直高差/水平实地距离,数值越大坡度越大。水平实地距离与图上距离成正比关系,在这里可以用图上距离代替水平实地距离计算,各地坡度可以表示为:甲15/2=7.5;乙11/1=11;丙18/6=3;丁10/2=5,比较可以得出,乙地的坡度最大,等高线条数最多,故答案选B。
小题2:GPS具有精确地三维功能,可以精确地测量一个地区的经度、纬度和高度,故选择GPS可以精确获取垂直高差,故选答案C。而GPRS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范畴,RS获取的是地理事物在地表分布的地理信息的一项技术,GIS则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信息的一项技术,都不能测量一个地点的海拔高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 ③④四处湖岸坡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处位于分水岭
B.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C.夏季湖水补给河水
D.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据图可知:丰水期水位线和枯水期水位线可以看作两条等高线,④地两线最密集,说明④地地势最陡,所以本题D正确。
【小题2】据图可知:乙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是山脊,为分水岭,A正确;由于甲陡崖上方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无法形成河流,因此该陡崖处无瀑布,甲处无法欣赏到瀑布景观,B错;由于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某地,6月份正值该地降水丰富的时期,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C错;据等高线知识可以判断图中最高处海拔为600~650米,所以本题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某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R、M两点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    )
A.50~350米
B.380~650米
C.350~450米
D.450~550米
【小题2】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中,平均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材料,图中等高距为50米,山峰高度620米,可以计算出河流两侧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是100米,还后计算出R的海拔高度约450-500米之间,M的海拔高度为50-100米之间,计算出两点间高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就是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约350-450米之间,C对。
【小题2】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读图可以判断,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中,②线是最密集的线路,所以坡度最陡,B对。
考点:等高线图的判读,高差计算,等高线图的实际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人口分布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