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利用屋顶收集雨水,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环节。因为,如果这部分雨水不被屋顶截留,首先会通过地表径流流走,在径流过程中,地表状况等因素才会影响蒸发和入渗。
小题2:利用屋顶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用于城市建设当中,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雨水被截留,减少了入渗,所以会减少了地下水的补充,A错误。这部分雨水规模较小,在减缓城市内涝,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等方面影响微弱,B、D答案错。
小题3:华北地区是中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原因之一是华北地区人口集中,生产生活耗水量大。在选项所给的四个城市中,北京处在华北,并且是首都,政治、文化中心,人口密度大且经济发达,缺水严重。其他三个城市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且人口密度小,生产生活需水量相对较少。所以,在选项所给的四个城市中,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是北京 。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C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A.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
B.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
C.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D.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
小题2:图中虚线表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
B.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
C.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D.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东北河流主要河流补给形式为夏季的大气降水(A)和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B),地下水补给(C),流量平稳,水位变化不大。图中看出地下水补给集中在5月份和冬季(枯水期),补给量大,而在春季(3—4月)和夏季(6—9月)两汛期,补给量少因为在河流汛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河水补给地下水,故量少,反之在枯水期则多。
小题2:大坝水库对河流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在汛期,蓄水,流量较修建前小,枯水期,放水,流量较修建前大,使得季节变化小,流量平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字母A、B两地洋流的性质分别为
A.暖流、暖流 B.寒流、寒流
C.寒流、暖流 D.暖流、寒流
【小题2】字母C处气候的特征为
A.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高温少雨、夏季低温多雨
C.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D.全年温和多雨
【小题3】字母D处山脉东西两侧自然现象有所不同,表现为
A.降水东侧大于西侧
B.温度东侧高于西侧
C.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D.东侧为水稻种植业,西侧为混合农业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其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非洲南部;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A是非洲东侧的莫桑比克暖流,B是非洲西侧的本格拉寒流;故选项D正确。
【小题2】字母C处于非洲南部沿海,在30°--40°S之间,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该区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处在西风带的控制下温和多雨,夏季由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故选项C正确。
【小题3】注意题目要求“自然现象有所不同”,选项D表述的是农业差异,故予以排除;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可知字母D处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排除选项C;但是山脉东侧处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温度相对较低,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图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引起该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有( )
①上游地区植被破坏 ②湖水流向变化 ③流域内降水变化 ④当地围湖造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会引起( )
A.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B.湖泊调蓄功能不断增强
C.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D.湖泊生物多样性增加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图示为长江流域的湖泊,属于季风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为丰水期,河流的水位高于湖泊,则河流补给湖泊,河流会带来泥沙注入湖泊,湖泊TSS通量为正值;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补给河水,湖泊水含的泥沙量小,湖泊TSS通量为负值。因此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与流域内降水变化 、湖水流向有关。
【小题2】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补给河水,湖泊水含的泥沙量小,以流出为主,湖泊TSS通量为负值。湖泊的泥沙淤积会影响通航能力,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调节洪水的能力。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湖泊与河流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常达10米以上,最深处为11.5m;湖面最小时面积为2700-3000平方千米,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据此,回答22-24题
小题1: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洞里萨湖水位的变化主要是降水因素
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C.洞里萨湖终年补给洞里萨河
D.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东南
小题2: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周围的各省省会。通航的最佳时间是(??)
A.全年
B.1-6月
C.5-10月
D.11月至次年4月
小题3:湄公河下游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有(??)
A.商品率高
B.机械化水平高
C.科技水平高
D.劳动生产率低
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1:C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湖泊。小题1:由于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故当湄公河水位高时,通过洞里萨河注入湖泊,而当湄公河水位低时,则湖泊通过洞里萨河补给湄公河。故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小题1:根据吃水4米的船只可经各支流通达各省省会,说明只有在湄公河水位高时,湖泊水位较高,通航能力最佳。而湄公河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每年5---10月为雨季,降水丰富,湄公河进入汛期。小题1:湄公河下游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发展生产,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都较低,而劳动生产率低。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