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四)
A.市场 B.劳动力 C.交通运输 D.科技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四川盆地有成片水田,内蒙古东部为成片牧场。两地农业不同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条件。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内蒙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蔬菜、家禽、奶等生产基地,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需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鲜花远销中外,主要原因是采用高速交通,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当地人民因地制宣挖土为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植桑,形成特色的“桑基”农业。完成20~21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洼,河网密布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有肥沃的红壤
小题2: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这反映了?
A.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小题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正确答案选A。
小题2: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反映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热量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读图完成1~2题。
1.对E值要求最高的作物是
[???? ]
A.油菜
B.水稻
C.甜菜
D.小麦
2.若到2100的全球增温4~5℃,则我国
[???? ]
A.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B.春小麦种植范围向南扩展
C.南方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D.辽东半岛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7为“2008年中国十大粮食短缺省的粮食输入量(单位:万吨)”。读图回答问题。
??????????????
小题1:广东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光照充足
②水热充足,土壤肥沃
③地广人稀,科技水平高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广东成为第一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山区面积广,耕地面积少
B.自然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C.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迁入多
D.制造乙醇汽油,粮食消耗量增加
小题3:下列缓解广东粮食问题的措施中,正确有
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农业
B.精耕细作,发展密集农业
C.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专业化农业
D.加大劳动力的投入,发展商品化农业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粮食问题。小题1:珠三角的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故主要的区位优势体现在自然环境优越,而③④不符合水稻种植业的区位特征。
小题2:珠三角是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的生产能力较强,但仍需要大量调入粮食,主要从当地的粮食消耗量不断上升分析。故选C项。
小题3:目前,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通过科技的发展,提高单产,以提高粮食的总产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目前,北京市已开始实行“农社对接”试点,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蔬菜进入社区销售,便于居民在家门口买到便宜、新鲜的蔬菜。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 居民能在家门口买到便宜、新鲜的蔬菜主要是因为
①市场需求变化?????②国家政策支持????③交通条件改善????④自然环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小题2: 试点“农社对接”的社区适宜选择在
A.西单商业区
B.中关村科技园区
C.望京居住区
D.永定河文化休闲区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和产业联系。小题1:蔬菜的保鲜期短,居民能在家门口购买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北京“农社对接”的政策。
小题2:“农社对接”的社区为居住区。
本题难度:简单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增长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