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B.东北信风带纬度位置最高 C.东北平原雪花飞舞 D.北极地区冰面缩小 参考答案:小题1:A 本题解析:小题1:解析:考查地方时(即经度时)换算问题等相关地区运动时间问题.船员看到该地"太阳从东南的海面升起"说明该地在120°E以西的南半球海洋上,不可能是C D.考虑到该地北京时间与赤道时差40′即经度差1O°,即在赤道110°E处北京时间6点日出(赤道地区昼夜等长;1°相对与4′时差),说明该地在赤道以西而排除B的可能性.这里赤道地区分析是中转环节.还有就是,对于"可能性"问题,常常要采取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答案:A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中AD为一条完整的晨线或昏线,图中阴影部分的日期为Q,且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每空2分,12分)读图,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北极星??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 赤道面 本题解析:(1)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与地轴垂直的是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是黄道平面。(2)黄赤交角是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90-23°26′=66°34′。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地球五带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①地的白昼长计算出日出时刻是5点40分,②位于赤道附近,所以昼夜平分,日出时刻是6点,又①位于②以东30°,①比②的时刻晚2小时,所以两地的日出时间相差2小时20分。
小题2:该季节为南半球的夏季,甲地区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水汽遇冷凝结常常出现大雾天气,A正确,B错误,乙由于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和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C错误,甲地是热点沙漠气候,D错误。
小题3:甲地自然带向北延伸到5°s附近,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加那利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图示期间①、②两地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①、②两地正午直立物日影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先变长,后变短
B.②地先变短,后变长
C.①地朝南、②地朝北
D.①地朝北、②地朝南
小题2:①地位于②地的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从图上读出①、②两地3月21日日出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5:00和:3:20左右,而这一天两地日出时间应该为各自地方时6:00,据此推算①地经度为1350E②地经度为1600E左右。12月22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①地日出时间不断推迟即白昼变短,应位于南半球,②地日出时间不断提前即白昼变长,应位于北半球。图示时间段为6个月,即从12月22日前一个半月到3月21日后一个半月,3月21日后一个半月内①地日出时间推迟了约三个半小时,②地日出时间提前约两小时,从昼长变化幅度看两地纬度较高(南北纬400全年昼长变化幅度只有4小时4分),①地比②地纬度更高。小题1:据上述分析①地和②地纬度位置分别在南回归线以南和北回归线以北。图示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约自11043/S), 12月22日以后再向北移。(直到约自11043/N).无论如何太阳直射点纬度始终位于①地以北②地以南,亦即正午时太阳位于①地以北②地以南,所以正午直立物日影①地朝南、②地朝北。故选C.
小题2:据前分析,①地经度为1350E,②地经度为1600E左右。故①地位于②地偏西;①地位于南半球②地位于北半球,故①地位于②地偏南。所以①地位于②地西南方向。故选B。
注:本题若只满足于做出答案,也可简单定性分析。根据3月21日两地日出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差异①地与北京经度差较②地小偏西;12月22日以后①地日出时间推迟位于南半球,②地日出时间提前位于北半球即可解题。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