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A.A地经度是180° B.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C.B地地方时是6点 D.O地地方时是12点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晨昏线与南纬70°相切,那么太阳直射在20°。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所以O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则AO为昏线且A所在的经线为180°,因此太阳直射在20°S,60°E。
【小题2】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所以O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则AO为昏线且A所在的经线为180°。由于太阳直射在20°S,则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B点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O点的地方时为24点。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是我国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他在黄河流域沿南、北同一条线上选择若干个点,分别测量每个点的北极星高度和它们任两点之间的地面距离,并由此计算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若其中两点相距x千米,北极星高度相差y度,则子午线长度为( )
A.1800xy
B.1800x/y
C.3600xy
D.3600x/y
【小题2】假如僧一行有两次测量后算出的结果有偏差,则其原因可能是 ( )
A.地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
B.两次测量时的季节不同
C.这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D.测量时的误差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北极星的高度即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已知两地北极星高度相差y度,即知两地纬度差为y度,子午线跨度为1800,由此可得出子午线长度为1800x/y。选B正确。
【小题2】地球的形状不影响他的测量,A错;北极星相对北极点是不动的,仰望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与测量季节无关,B错;子午线是相等的,都是半圆,跨度1800,这种测量是科学的,C错;僧一行有两次测量后算出的结果有偏差,只能是测量时出现的误差。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星为北极星
B.地球在运行的过程中北极有时不指向M星
C.②的数值为66度34分
D.③为赤道平面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③和④两平面的相交处时,太阳直射点:( )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赤道上并向南移动
C.在赤道上并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小题3】如果①扩大,则
A 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扩大 B 寒带范围缩小
C 温带范围扩大 D 极昼和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扩大
参考答案:【小题1】AC
【小题2】BC
【小题3】A
本题解析:【小题1】根据图示,M为地轴始终指向的北极星,A项正确;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B错误;图示②为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度34分,C项正确;③为黄道面,④为赤道面。
【小题2】图示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③和④两平面的相交处时,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故B、C正确。
【小题3】图示①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故黄赤交角若变大,则回归线度数变大,即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扩大,极圈的度数变小,即寒带的范围变大,即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扩大,A、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量中绝大部分能到达地球
B.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生物生长的能量来源,其他物质运动不需要太阳辐射能
C.来自地球内部的煤炭、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D.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能到达地球,A错误。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物质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B错误;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质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而转化形成的,C错误。太阳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主要能量来源,D正确。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即维持地表温度、促进物质循环和提供地球上的能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四季更替
B.长江南岸受侵蚀较北岸严重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主要产生三大地理意义,即昼夜交替现象(或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方时的产生和地转偏向力的产生。所以,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项。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农业生产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