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种植面积不会扩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粮食流通不会影响粮食产量;而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故选B。
小题2:商品粮地位下降主要是商品率降低。 对比四个地区,太湖平原地区因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占用的耕地增多,适应城市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这都是太湖平原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所以粮食总产量下降,而人口的增多,粮食消费量增加,所以粮食的商品率下降。故选A。
小题3:两省相比,耕地面积相差不大,但是黑龙江省人口较少,粮食的消费量少,因此粮食的商品率高;而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对商品率的高低影响不大。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甲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参考答案:小题1:BC
小题2:A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面积在2003年后小于1.24亿公顷,所以A错误。从2000年到2007年耕地面积一直减少,但耕地面积总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所以B正确。2002年-2003年斜率最大,耕地面积减少最快;所以C正确。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表述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小题2:根据图2判断:图中面积增大的为园地和林地,还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说明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增加和退耕还林。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各土地类型中面积减少的有(??)
①未利用土地???②建设用地??③水域?④草地?⑤林地?⑥耕地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小题2:造成西辽河流域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设
B.过度放牧
C.过度垦殖
D.退草还林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直接根据图示土地利用类型中数量变化为负值,即表示面积减少,故①③④符合。
小题2:直接根据图示信息,草地面积减少,而耕地面积大量扩大,故判断其草地缩小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判断主要的人类活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除自然条件外,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对农业生产都有很大影响。请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热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低
B.丘陵、山地垦殖指数一般高于平原
C.喀斯特地区土层厚、肥力高,有利于农作物自然生长
D.在交通枢纽地区,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性农产品
小题2:关于潘帕斯草原牧牛业区位条件的叙述欠妥的是(????)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C.距海港近,交通方便
D.经济发达,市场条件好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小题1:光热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高,A错误;丘陵山地的垦殖指数一般低于平原地区,B错误;喀斯特地区土层薄,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C错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农业生产,D项正确。
小题2: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受地广人稀、优质草场和便利的海运条件影响,故与D项关系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以下选项中不是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 )
A.科技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小农经营
D.机械化水平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有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高低,水利工程量大。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农业生产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