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是因为:
A.多数煤田为深厚煤层
B.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C.埋藏较深
D.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
材料一 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
材料二 下图是甲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下图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03年)。

(1)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流域城市体系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比较说明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4分)
(3)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的利用与治理。请简要说明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3分)
(4)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参考答案:
(1)东南多,中部和西北部少;多沿河分布(2分)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较少,相距越远;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2分)
(2)东南部GDP所占比重大,说明东南部经济发达,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人口密度大,说明东南部城市化水平高;西北部相反。(4分)
(3)河流(1分) 改善航运、提供发电、有利于水产养殖、发展旅游、便于灌溉。(答出两点即可,2分)
(4)河道淤积,河床升高,易引发洪涝灾害;影响航运 (2分)?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发展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工程措施(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中部和西北部少;多沿河分布。结合图例分析图中等级关系可以看出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较少,相距越远;等级越低的城市,数量越多,相距越近,符合城市体系区位理论,所以说该流域城市体系较为合理。
(2)分析“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03年)”图可以看出东南部GDP所占比重大,西北部GDP所占比重小,说明东南部经济发达,西北部经济较落后;东南部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西北部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低,说明东南部城市化水平比西北部高,西北部人口所占比重虽高,人口数量比东南部大,但是东南部又比西北部面积小得多,所以东南部人口密度大比西北部大。
(3)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所以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也应该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修筑水坝,抬高河流水位,可以改善航运,提供发电,给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动力,有利于水产养殖,发展旅游,便于灌溉,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往往造成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河床升高,易引发洪涝灾害,继而影响航运等不利影响,针对于此,河流上游地区应该加强植树造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平整土地、修建梯田,发展立体农业,综合多项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非常强,山西省围绕煤炭将打造成我国能源基地和工业强省。山西省以前在区域发展中主要依靠采煤卖煤,经济效益较低,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近几年改变发展思路,山西省建立起一批坑口电站,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源源不断的送往东部地区,解决了以前晋煤外运的困难,实现了区域经济新的发展。
材料二:该图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区哪个区?其在区域开发中面临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有那些?(4分)
(2)山西省改变发展思路,建立一批坑口电站,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这一变化有哪些好处?(4分)
(3)山西省区域发展中由以前采煤卖煤向煤炭综合开发利用转变,这一变化会给山西省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益处?(4分)
(4)近些年,东部地区一些产业竞相向山西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给区域发展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影响?(4分)
参考答案:(1)中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地面塌陷。
(2)缓解我国铁路运输压力;减少资源运输途中浪费;节约成本;缓解东部地区大气环境压力;减少运输途中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山西经济发展等。
(3)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4)对于山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和经济发展;给山西省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东部地区: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东部经济进一步发展;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
本题解析:(1)根据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山西位于中部经济地带。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生态严重,环境脆弱。(2)煤转化电的优势从交通、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3)煤炭的综合开发,从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4)产业移入对区域的积极影响从工业化进程速度、产业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喀斯特地貌区是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下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

乙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

丙 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 (省区)。?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 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 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 。?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
(1)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 10° 10°~30°
(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本题解析:
(1)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故我国西南地区为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
(2)直接读材料一所示统计图可得出结论。
(3)由材料二统计图可知,南坡石漠化最为严重,其成因主要从气候、地形、地貌等方面分析。
(4)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结合材料三示意图进行分析,根据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8分)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毫米/年。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材料二:? 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
时段
| 断流年数
| 断流天数
| 径流量(亿m3)
|
1991~1995年
| 1
| 61
| 9.62
|
1996~2000年
| 5
| 817
| 4.43
|
2001~2007年
| 7
| 2555
| 0
|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使该流域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6分)
(3)结合图文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提出解决该河段断流现象的一些具体措施。(6分)
参考答案:(18分)
(1)(满分6分)变化趋势: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2分)
原因: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2分);上游水库的拦蓄(2分);上游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大量增加(2分)。(4分,答对2点即可得分)
(2)(满分6分)该流域位于半干旱区,河流断流会加剧土地荒漠化(2分);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气候异常现象增多(2分);该地为农业区和矿产地,工农业和生活需水量大,河流断流会加剧该地的缺水问题(2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分)等。(6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3)(满分6分)调整农业结构,实行退耕还草还牧(2分);发展节水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分);大力种草植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分);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2分);干流统一调配水资源等(2分)。(6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本题解析:
(1)A水文站统计1991年-2007年,断流年数和断流天数增加,径流量减少,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由材料一可知该河流域内降水少,不足400mm,其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上游修建水利工程拦截了部分水流;上游地区河流沿岸城市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致下游水量减少。
(2)该河流域内降水少,不足400mm,其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该流域应位于半干旱区,河流断流会加剧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的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异常现象增多;该地为农业区和矿产地,工农业和生活需水量大,河流断流会加剧该地的缺水问题;生态环境会日益恶化。
(3)该河流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农业发展先要调整农业结构,实行退耕还草还牧,发展适合当地环境的农业;发展节水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种草植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以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现象;在干流统一调配水资源,合理规划用水。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