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与下图中河流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A.①密西西比河、②尼罗河、③长江、④亚马孙河
B.①密西西比河、②尼罗河、③亚马孙河、④长江
C.①亚马孙河、②尼罗河、③密西西比河、④长江
D.①亚马孙河、②尼罗河、⑨长江、④密西西比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材料 中山站时间2009年2月2日9时25分(北京时间2日12时25分)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队队长李院生被任命为首任站长。
昆仑站(约
)于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目前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可供15至20人进行夏季科考。根据规划,3至5年后,昆仑站将逐步升级扩建到558.56平方米,成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以昆仑站为依托,我国将有计划 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这是我国首次把科考站推进到南极内陆。也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之后的第四个极地科考站。
阅读上述材料及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一架飞机从长城站飞往昆仑站,取最短航线的航向应是先向?,后向?。昆仑站到极点的距离大约是?千米。
(2)两极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宝地,是因为其具有?环境。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3)黄河站比昆仑站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 ? )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1)东南?东北? 1000——1110
(2)原始的自然?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纬度高,可全天观测。
(3)昆仑站位于冰川覆盖的南极大陆内部,反射率高,大陆性强;黄河站位于北冰洋中的岛屿上,海洋性强,且受暖流影响。
(4)A
本题解析:主要两极地区的相关知识。
(1)最短航线为“大圆航线”,就是走由长城站、昆仑站和圆心所作圆的劣弧,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飞行方向应为先往东南、后往东北。昆仑站(约
),极点为90°S,根据1°≈111千米进行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000——1110千米。
(2)两极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宝地,是因为人类对这两个地区破坏小,原始的自然环境保存比较好。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纬度高,可全天观测
(3)黄河站位于北冰洋中的岛屿上,海洋性强,且受暖流影响;昆仑站位于冰川覆盖的南极大陆内部,反射率高,大陆性强。所以,黄河站比昆仑站气温较高。
(4)该题可用排除法,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是错误的,南极洲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大量的科考站。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是错误的,熊应该在北极,南极可以见到企鹅。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巴西储量大、质地优、产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
A?铜矿? B?煤矿? C?钨矿? D?铁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巴西主要出口的矿产资源为铁矿。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金砖五国”及部分国家、地区生产和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

材料二:南非图及其有关资料。

南非地处非洲大陆的最南端,陆地面积约122万平方公里,人口48,810,427人(2012年)。南非总体地势较高,境内大部分为海拔600-2000米之间的高原,沿海为狭窄平原。南非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和热带草原气候。西北部的卡拉哈里盆地相当干旱,年降水不足200毫米;东南部雨量比较充沛,可达1000多毫米。全国有耕地153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灌溉面积仅80万公顷。
(1)“金砖五国”中,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对世界气候的影响是?。(4分)
(2)南非B河流的大致流向是?;A城市一月的气候特点是?;沿岸流经的洋流,按热力性质属于?。(8分)
(3)在城市工业企业的改造和发展中,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采取哪些主要的措施。(8分)
(4)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南非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及其对策。(8分)
参考答案:
(1)中国(2分)?使气候变暖(或引起温室效应)(2分)
(2)自东向西流(2分)?炎热干燥(或温暖而干燥、高温干燥)(4分) 寒流(2分)
(3)淘汰落后能耗大的工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工业;加强技术改造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发展高效节能工业。(8分)
(4)不利条件:耕地比重小,可耕地相对不足;水源不足,灌溉面积少。
对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弥补耕地不足;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重视水利建设,增加灌溉面积。(8分)
本题解析:
(1)此问简单,根据材料一可知,“金砖五国”中,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导致使全球气候变暖。
(2)南非B河流最终流入大西洋,所以其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A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一月为夏季,炎热干燥,沿岸流经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
(3)在城市工业企业的改造和发展中,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从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来分析。淘汰落后能耗大的工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工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技术改造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4)根据材料二中提示“全国有耕地153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灌溉面积仅80万公顷。”可知南非耕地比重小,可耕地相对不足,水源不足,灌溉面积少。针对这些不足条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7是甲、乙两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26分)

⑴试比较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的相同或相似点。(6分)
⑵简述甲、乙地区气候的主要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2分)
⑶简要说明甲、乙地区地形的差异和主要外力作用。(8分)
参考答案:⑴?地理位置相同(相似)点:
①纬度位置相似,都位于200N—300N左右。(2分)
②海陆位置相似,甲北临地中海,乙南临南海。(2分)
③交通位置相似,甲位于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的枢纽位置,乙位于联系东海和南海,联系东亚我东南亚的枢纽位置(2分)
⑵气候差异:甲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2分)终年炎热干燥(高温少雨)。(2分)
乙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分)
影响因素:甲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2分)
乙地区主要受冬夏季风(季风环流)影响。(2分)
⑶地形:甲地区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2分)
乙地区以丘陵、山地(丘陵、山地、平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大。(2分)
外力作用:甲地区以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为主。(2分)
乙地区以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为主。(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