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等值线图》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盛行风向转变指数公式:IS=(F1-F7)+(F′7-F′1),其中F1与F7分别表示1月盛行风向频率和该风向在7月的频率,F′7与 F′1分别表示7月盛行风向频率和该风向在1月的频率。下图示意中国近地层盛行风向转变指数(IS)最大值的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等值线的等值距为20,根据a地北部闭合等值线周边等值线的变化来看,是由四周向中心减小,a地北部闭合等值线的值应该为0,而等值线内的“IS”应是0~- 20之间,所以最大值可能为-15。故选C。
小题2:根据盛行风向转变指数公式的意义理解,IS越小盛行风向1、7月变化越小,IS越大盛行风向1、7月变化越大 ,季风性越强。根据我国季风活动规律及地形等因素分析,a地属于季风区,A错;b地IS最大值很大,是因为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加上我国东部地势较平坦,冬夏季风明显,B正确;c地IS最大值较同纬度东部小,主因是地形阻挡了季风,C错;d地IS最大值较同经度北部大,主因是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D错。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回答问题。
(1)分析沿ac线水平衡的变化及原因。(6分)
(2)甲处水平衡值比同纬度地区少的原因是什么?(10分)
(3)判断A、B、C三处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主导因素。(12分)
参考答案:
(1)从a到c水平衡值先减小后增大。(2分)原因:a处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1分)往北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减少。(1分)再往北走,主要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进一步减少;太阳辐射增强,蒸发量增大。(1分)到c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增加,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1分)
(2)甲处西侧有山地高原,夏半年位于西南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背风坡,加上受离岸的索马里寒流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6分)冬半年东北信风来自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降水少,蒸发量大。4分)
(3)A处:灌溉农业;(2分)主导因素:灌溉水源。(2分)B处:畜牧业;(2分)主导因素:草场茂盛。(2分)
C处:种植园农业;(2分)主导因素:光热水充足。(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可知从a到c是由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到地中海沿岸地区,其水平衡状况是水平衡值先减小后增大。因为a处处在刚果盆地中,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往北走,到热带草原气候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明显减少。再往北走,到撒哈拉沙漠地区,主要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降水稀少,而太阳辐射却增强,蒸发量增大。到c处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增加,气温明显降低,而蒸发量也有所减小。
(2)据图中海陆轮廓可知,甲处位于索马里半岛附近地区,其西侧有山地高原,夏半年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西南风从陆地上吹来,而此处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加上夏半年受离岸的索马里寒流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冬半年来自西亚的阿拉伯半岛的东北信风,降水少,蒸发量大。因而甲处水平衡值比同纬度地区少。
(3)据图中位置判断,A地位于尼罗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而蒸发旺盛,宜发展灌溉农业,由于受灌溉水源影响较大,故其主导因素为灌溉水源。B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尤其草类茂盛,适宜发展畜牧业,故其主导因素为茂盛的草场。C处地处西非的西南角,为热带雨林气候区,由于长期受殖民主义影响,加上光热水充足,该地区形成单一的热带种植园经济,故其主导因素:光热水充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下题
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风向的画法,首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南半球风向向左偏(南左北右)画出风向,分为两部分分析,①所画的主要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②在高压区风向正确,但在低压区风向向右偏了,应向左偏(顺时针);③气流方向正确;④在高压区画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风向应向左偏(逆时针);所以选择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右图是某地区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的数值是a>b>c)。据图回答11~12题:
11.若是等高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P处不可能为鞍部? B.QP处为山谷?
C.QP处为集水分界线? D.QP处为分水岭
12.若是“广东某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海拔高度)”,则
A.QP处是山脊? B.QP处可能有河流且河水由P处流向Q处
C.Q处地下水比P处浅? D.P处地下水可能露出地面形成泉水
参考答案:11 B? 12 D
本题解析:11.图中等值线a>b>c,过P点作一直线垂直于QP,且与同一等高线交于QP的两侧,得到两个交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两个交点的高度高于P点,说明QP一线低于两侧,为山谷。
12.?QP处海拔低一些,是地下水和地表水汇聚的地方,由于图中地势北高南低,所以河流由北向南流。地下水位的深浅是指地下水位与地表之间的高差大小,根据地下水分布的特点,Q处地势高,则地下水深一些。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