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源于太平洋的13号台风“泰利”登陆我国,给闽、浙、赣等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据此,回答(1)——(3)题。
(1)以下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特点的是

[? ]
? A、A
? B、B
? C、C
? D、D
(2)此次“泰利”台风过境造成巨大损失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 ①地势低平,防灾能力差? ②风力太大,造成损失大
? ③海岸生态环境破坏? ④沿海经济发达,损失巨大
[? ]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3)当“泰利”台风来临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此时南非昼长夜短
? B、我国西北大部分河流开始进人汛期
? C、地中海沿岸地区降水丰沛
? D、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参考答案:(1)B
(2)C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08年“冬至”,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的大风降温十分剧烈。北方地区普遍出现5—7级大风,南方出现4—6级大风,江河湖面的风更大,降温最大幅度达18℃。在华北中北部、山东半岛、辽宁南部,出现小到中雪,局地出现大到暴雪,而江淮、江汉,西南等地,出现小到中雨。在本次寒潮之前南方地区长时间出现雾霾天气。回答1—2题。
1、造成我国南北方风力和降水形式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摩擦力和水汽
B.地转偏向力和温度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凝结核
D.摩擦力和温度
2、本次寒潮对我国南方雾霾天气的影响是
[? ]
A.多天阴霾,一扫而光
B.温度降低,雾气加重
C.雾气上升,形成降水
D.雾滴凝结,形成雾凇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震中距成都约100千米。截至24日14时,地震遇难人数196人,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累计造成231余万人受灾。下图为2012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指出2012年世界7级以上地震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4分)
(2)雅安地震与世界7级以上地震相比,震级较小,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更大。试分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规律: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2分)。成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2分)。
(2)雅安地震震源较浅;灾区人口密度较高;房屋抗震能力较差;地形崎岖,救援难度大。(6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示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因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频发。
第(2)题,由于雅安地震震源较浅;灾区人口密度较高;房屋抗震能力较差;地形崎岖,救援难度大,因此雅安地震震级虽较小,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却比较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震易损性的理解情况,学生答题时要注意联系课本所学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到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
材料二:
? 淮河干流全长1000Km,总落差约200米,平均比降小。黄河夺淮后,黄河把大量泥沙带到淮河流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据统计,从16世纪到新中国成立的450年中,百年平均水灾94次,旱灾59次。
材料三:
? 淮河流域的人口在新中国成立后持续增长,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1)某地区洪涝灾害频发,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试结合材料探究淮河流域多洪
? 涝灾害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所给材料为依据,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至少三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可以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等)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降水集中,多暴雨;河网密布,河道淤
? 塞,排水不畅;围湖造田。
(2)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上游兴修水利工程;下游加固堤坝;退田还湖;开挖入海通道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黄土高原地区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不包括
A.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B.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
C.酸雨
D.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酸雨是由于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造成雨水呈酸性,而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且土壤呈弱碱性,故酸雨危害不大,C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