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为了拉动内需,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江苏省加快了南北铁路通道建设。国家沿海铁路江苏段(图中M 线)和省内重点工程新沂—镇江铁路南段(图中N线)即将开工建设。回答1~2题。

1、修建M、N铁路线的主要意义在于①加快苏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②缓解京沪铁路的运输压力③使苏北与苏南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④完善江苏铁路网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M、N铁路线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苏南、苏北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①有利于苏北承接苏南的产业转移②拓展长江沿岸港口的经济腹地③促进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苏南地区流动④为苏南地区提供能源、原材料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2.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3.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球定位技术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
E.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
F.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G.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
H.气温随经度位置的变化造成的
I.①②
G.①③
②③
①②③
参考答案:1. D
2. B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我国的区域环境。
1.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交通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综合各车辆的运营情况,总结反映出各交通线路上车辆的运行情况,从而指导车辆走最合理的路线,达到在各交通线上合理分配车辆的目的,对各车辆来说可加快运行速度,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
2.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离海远近的差异,导致从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而形成了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
3.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处理后得到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 ]
A.采集和狩猎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保障问题显得日益重要,下图为“我国天然气2007年产量与消费量差额统计图”,图中箭头示意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①、②两地建有风力发电站。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省、市、自治区,属于天然气产量大于消费量的一组是2.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采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是3.关于①、②两地发展风力电站的条件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蜀、秦、新、青
B.藏、新、滇、黑
C.川、陕、新、甘
D.川、陕、新、藏
E.管道运输、铁路运输
F.管道运输、海洋运输
G.铁路运输、海洋运输
H.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I.①地冬、春季节风力大
G.②地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
②地科研水平高,资金足
①地常规能源缺乏,远离消费市场
参考答案:1. A
2. B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天然气产量大于消费量蜀(川)、秦(陕)、新、青。选A正确。
2.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主要采用管道运输,在陆上都已修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与缅甸的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通过缅甸的海港连接来自非洲、西亚的海洋运输石油,形成了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选B正确。
3.①在江苏沿海,季风气候典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秋风力大;①地常规能源缺乏,距离消费市场近;②在内蒙古,离冬季风源地近,冬春季节风力大;内陆地区人口少,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与①地相比经济相对落后,科研水平不高。选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9分)读我国山西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从位置、地形、气候方面,概述山西省的自然条件。(6分)
(2)根据该省自然条件,分析该省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2分)
(3)2006年山西省GDP达到4746.5亿元,轻重工业的比重为5.7: 94.3,以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根据资料及山西省所处的地理位置,你认为山西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4分)
(4)山西省发展农业种植的不利气候条件有哪些?应采取什么对策?(4分)
(5)黄河中游地区是“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长期以来,对河流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你持何种意见?请简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19分)
(1)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2分,只要合理均给分);地形主要以黄土高原为主,(2分);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2分)。
(2)该省中部为河谷(汾河谷地),地势低平,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大多沿河分布,或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2分)。
(3)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下沉和塌陷,以煤炭为主的生产和消费造成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严重。(任答2点得4分)
(4)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灾(或干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生春旱;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2分)
措施: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或发展节水农业);防霜冻。(2分)
(5)赞同(1分)?发展水电可把资源优势转变经济优势,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2分)?或反对(1分)?开发水电易诱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移民安置难度大。(2分)(注:只答出赞同或反对,而没有解释的不得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自然条件的描述。自然条件描述应从位置、地形、气候方面。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为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地形主要以黄土高原为主;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大多沿河分布,或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
(3)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下沉和塌陷,以煤炭为主的生产和消费造成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严重。
(4)本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温主要从气温和降水方面分析。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灾,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5)本题考查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如果答合理应从将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考虑,如果答不合理,应从当地生态环境考虑。
点评: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水运、军事防卫三个方面,其中水运包含河流交汇处,河流航运的起讫点,河口位置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