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A.石油、橡胶 B.太阳能、玉米 C.石油、棉花 D.太阳能、小麦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和世界区域地理。
小题1:根据图示的板块类型判断,图示的生长边界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故②为印度洋板块;③表示非洲板块;①表示亚欧板块。
小题2:图示区域位于红海、苏伊士运河附近,为世界主要的石油产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尼罗河沿岸盛产长绒棉,故选C项。
小题3:该地区位于西亚、北非,主要为阿拉伯民族,故属于白色人种,多信奉伊斯兰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越南的Hang Ken洞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纵深最大的溶洞,图中所示是洞内遍布仙人掌造型的巨大石笋。读右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该地区的岩石属于 (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小题2】形成该溶洞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岩浆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认真审题干,题干中提到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纵深最大的溶洞,所以应为喀什特地貌,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故C正确,
【小题2】地质作用按能量的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常见的外力作用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故B正确。
考点:考查地质作用的类型及与之相应的地貌景观图。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2分)读“地质剖面图” 
(1)填写下列地质构造名称:C? D?
(2)寻找石油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处。
该地区,背斜处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2分);
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2分)。
(4)下列与图中B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双选)(2分)
A.渭河平原
B.东非大裂谷
C.汾河谷地
D.长江三峡
参考答案:(1)向斜,背斜
(2)D,C
(3)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
(4)A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1)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D处中间岩
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2)“背斜储油,向斜储水”。(3)D处为背斜,形成
的地貌为山谷。背斜形成初期,应形成山,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侵蚀而成谷,从外
力侵蚀角度分析。C处为向斜,地貌为山。向斜形成初期应形成山谷,但经过长
期外力作用而形成山,故从外力角度分析。(4)B处为地堑,形成谷地或盆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Ⅰ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图Ⅱ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图Ⅰ
【小题1】欲使直径为0.1 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0.1 cm/s
B.0.5 cm/s
C.0.7 cm/s
D.30 cm/s
【小题2】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 颗粒直径(mm) | 河流流速(cm/s) |
| P | 0.02 | 200 |
| Q | 20 | 7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为搬运状态,当河流流速低于沉降速度时,颗粒物可以在河床中堆积。依题意,在横坐标0.1处作垂线与沉降速度线相交,过该交点作水平线与河流流速轴相交,此点速度即是答案,故C项正确。
【小题2】依上题作图,可判断P、Q两点所属图中区域,得出答案。
【小题3】图示 现象为河流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流速降低而堆积形成三角洲,同时,河流堆积作用表现为先是颗粒大的堆积,后是颗粒小的堆积,则河流入海口处为颗粒小的物质堆积,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②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③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④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2】“ 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 塔黄” 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
①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②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④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材料中给出了构成流石滩的石块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由此可分析,流石滩的形成与冰川沉积和风力沉积基本无关。其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如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D正确。
【小题2】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高山环境风力较大,气温低,地温也低,叶片贴地只是适应强风与碎石环境。A正确。
考点:地貌成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指示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的地理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