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A.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畜牧业 D.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荒漠化位居世界三大生态环境问题之首,被称为人类文明的“冷面杀手”,且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尽相同。回答5-7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风蚀作用。气候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大,风蚀作用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我国荒漠化的分布。西南喀斯特地形区为石漠化;华北地区因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沙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红漠化。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澳大利亚严重土地荒漠化少,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适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 988万吨标准煤、130 297万吨标准煤。读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1: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变化为
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
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
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例相近
小题2: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
A.石油
B.石油、水电
C.水电、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
小题3:我国目前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分别列出了1980—2000年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状况。两条曲线的交叉点即是生产量与消费量所占比例接近,如1994年的石油,1980年的水电、天然气,1994年的煤炭等。
小题2:生产量、消费量作出相对判断,而图中此比例数是无法直接得出,但2000年天然气、水电、煤炭三种是生产量超过消费量,故选A项。
小题3: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中还是以煤炭为主,天然气的消费量随着开采开发而上升,石油的消费量是大于生产量的,水电的生产呈增加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完成38-40题。
小题1:该地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小题2: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蓄水拦沙、滞洪蓄水
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
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小题3:本地区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根据图示的区域位置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黄土高原。
小题2: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故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加强对黄土高原沟谷的保护。
小题3:黄土高原的山西和陕西省为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生产活动与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