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A.气候 B.土壤 C.市场需求 D.政策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由于地形的原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所以图中未表示出的因素还有水源、科技。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新疆番茄酱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出口量占到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番茄产地主要位于天山北南两侧的绿洲。据图回答6~7题。
小题1:下图中甲地为新疆番茄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区生长的番茄“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甲地区?(?)
①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②热量充足,年温差大
③附近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④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无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2:随着甲地区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乙湖泊及其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湖泊面积缩小?②湖水盐度升高?③湖水富营养化?④湖滨沙漠消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大马士革玫瑰(RoaDamacna),是世界公认的优质玫瑰品种。以大马士革玫瑰花为原料开发出的玫瑰精油、净油、玫瑰浸膏是极名贵的天然香精、香料、美容以及化妆品生产的重要原料。
材料二:在种植方面,大马士革玫瑰的种苗对土壤、气候、海拔高度、光照、风速、降水量等有着严格的要求,适时栽种,严格管理,适时采收(4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玫瑰花的采摘期),及时加工。
下图为大马士革玫瑰原产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材料三:我国浙江和陕西渭南两地都引进了大马士革玫瑰,结果浙江失败了而陕西渭南成功种植。陕西渭南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
(1) 据材料分析我国浙江和陕西渭南两地都引进了大马士革玫瑰,结果浙江失败了而陕西渭南成功种植,从自然角度看是因为陕南与原产地_________相近,热量条件相近,雨季位于____________月,鲜花生长期内___________。而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鲜花的采摘期5、6月份恰逢______________,不利于鲜花生长和采摘。(8分)
(2) 简述渭南发展大马士革玫瑰精油加工业对当地的发展经济的有利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纬度?7、8月?光照充足?梅雨天气(8分)
(2) 促进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2分),促进就业(2分)、提高收入或发展经济(2分)。(任答两点得 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二文字说明与图示,可知大马士革玫瑰主要分布在北纬34°附近,且生长期要求光照充足,采摘期为4月下旬到6月上旬,结合降水与气温图,可知采摘期降水量较少;根据材料三,陕西渭南位于北纬34°13′-35°52′之间,与原产地纬度相近,纬度相近,热量条件也相近,而浙江纬度偏低,且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可知5、6月份浙江恰逢梅雨时节,就不利于鲜花生长和采摘,而5、6月份雨带还没移到陕南,陕南天气晴朗,光照充足,7、8月份雨带才移至陕南,所以陕南雨季位于7、8月,鲜花采摘期已过,所以有利于鲜花的生长和采摘。
(2)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当地人民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为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的有效途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
[? ]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东欧和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图11
小题1:图11沿线植物和农业带分布规律的形成基础是? (  )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海拔
小题2:上图分布示意图与右图中甲~丁四线所经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植被和农业带的分布是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结果,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小题2:根据图示丁表示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甲、乙、丙表示的都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但能体现左图中荒漠、草原带的只有乙。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主要抓住图示苔原带—针叶林带—混交林带的分布判断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结合图示自然带的局部分布特征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