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A.岩浆侵入 B.地壳运动 C.外力作用 D.火山喷发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巨蟒”形状,说明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巨大的花岗岩崩解破碎形成石柱,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化作用,风力和冰川侵蚀在南方的江西不明显。
【小题2】材料提示,巨蟒是花岗岩石柱,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所以“巨蟒”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岩浆侵入,即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1分)
⑴.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判断理由: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③处的地形属 山地。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蛱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①还是②?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中地垒四条短线处用箭头表示出岩层运动的方向。.
参考答案:(11分) ⑴② (1分)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1分) 块状(或高地)(1分)
⑵A、C(2分)
⑶①(1分)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1分)
⑷②(1分) ②处为背斜构造,天然拱形,修建隧道不必传过不同岩层;①为向斜构造,修建隧道需穿过不同岩层,岩体不稳且地下水不易控制,隧道变水道。(1分)
(5)外面两个箭头向下,里边两个箭头向上。(1分)
本题解析:
本题侧重对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应用能力的考查。由题图可知
① 处的岩层向下弯曲,且岩层中部新两翼老应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② 处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应为背斜,故符合题干要求。但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有时候岩石较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作用,岩层反而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图中③处两侧的岩层不连续,可判断发生了断裂,并有相对上升运动,因此③处应是断层构造之一的地垒构造,属于块状山地;
而④处的岩块相对下降应是断层构造中的地堑(谷地)。准确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序号所在位置属于外部圈层的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2: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正确表述是
A.甲——重熔再生
B.乙——变质作用
C.丙——沉积作用
D.丁——冷却凝固
小题3:主要由图中M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维苏威火山
B.东非大裂谷
C.喜玛拉雅山
D.长江三角洲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即图示的②③④部分。①表示岩石圈,属于内部圈层。
小题2:地质循环的过程一般可结合生成的物质来判断地质作用,图示甲生成沉积岩,故判断为外力作用;乙生成变质岩,故判断为变质作用;丙生成岩浆岩,故判断为冷凝作用;丁生成岩浆,故判断为重熔再生。
小题3:图示M生成沉积岩,故应判断属于外力作用,火山、东非大裂谷和喜马拉雅山脉都属于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而长三角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为外力作用的结果。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差异,并能结合地质循环的过程,注意利用生成的物质来判断地质具体的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形较小,跋山涉水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海拔2 800米左右的天山某高山盆地,该盆地位于三条“U”型谷地的汇合处,较为平坦开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材料中盆地较为平坦开阔的原因是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小题2】关于焉耆马优良特征的形成原因,推断不正确的是
A.天山冰雪融水提供了富含矿物养分的优质饮用水源
B.多样的植物种类提供了富含营养的食物
C.平坦开阔的盆地提供了训练奔跑能力的场所
D.盆地海拔较高,含氧量较低,有利于良好耐力的形成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中信息提示,此盆地海拔较高,且为三条“U”型谷地汇合处,结合有关地貌的知识及天山自然环境,可推断这三条“U”型谷为冰川侵蚀谷,故此盆地亦为冰川作用形成。B正确。
【小题2】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判断,冰雪融水因没有埋藏于地下,因此不可能溶解有矿物养分,其水质虽优,但矿化度低。A正确。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自然环境与生物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B.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小题2: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天气系统为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的锋面系统,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分析,该锋面为暖锋,乙地将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故选A。
小题2:乙地为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影响,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其他三地位于向斜的槽部,岩石受挤压坚硬,不易被侵蚀。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图》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