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八)
A.纬度因素 B.经度因素 C.天气状况 D.地势高低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对于这种考查地球运动的局部图,一般情况应画出整体图。根据题意及结合图形可知要表示完整的纬线,所以要画一幅极地俯视图。再结合题意可知,a、b两点所在纬线的夜弧为90°且M点正好是夜弧的中点,c、d两点所在纬线的夜弧为180°,及两点所在纬线为赤道 且N点正好是夜弧的中点(具体见下图所示)。所以M和N位于同一经线上,D为正确答案;a、c两地经度相差45°,地方时相差3小时,A错误;由于不确定180°经线的位置,所以b、d两地日期不确定;此时正好a地日出而d地日落,C错误。
小题2: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昼长和天气状况,根据题意可知M地的昼长比N地的昼长要长6个小时,所以导致这一天M地的日照时数比N地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天气状况,可能N地为阴雨天气而M地位晴天。故正确答案为C。
小题3:结合第9题图形可知,如果M位于北半球,而d点在a点以西,所以最短航向应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的一艘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向东航行,过日界线于1981年1月2日15时抵达温哥华(西七区),共用14天2小时,该船在上海起航的时间是? (? )
A.1980年12月21日4时
B.1980年12月20日4时
C.1981年1月16日17时
D.1980年12月 20日10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需掌握时间计算规律,上海与温哥华时区差为15小时,所以假设在上海起航时间为x,则x-15+14天2小时=1981年1月2日15时。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是某群岛白昼长短月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该群岛大致位于
A.66°34′N
B.70°N
C.85°N
D.85°S
小题2:该群岛上,七月份炊烟飘扬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图中岛屿出现的极昼时间长,所以纬度较高,该地7月出现极昼,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该岛屿纬度高,位于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北风,所以炊烟飘向西南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中L为北半球某一纬线,K为晨昏线,晨线与昏线分别交L于M、N。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MN经度差为120°,此时,晨线交赤道于Q点。当Q点日落时,M的地方时为(? )
A.17:OO
B.18:00
C.20:OO
D.21:00
小题2:若纬线MN的经度差减小,则(? )
A.L纬线的纬度减小
B.海口地面物体正午日影渐长
C.北京日出更偏东北
D.K线最高纬度昼夜长短不变
小题3:若L位于中纬地区,L、K所包围的面积(阴影部分)达到最大时(? )
A.南亚进入“于热季节”
B.福建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C.北京正值“香山红叶”
D.澳大利亚西北草原葱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MN经度差为120°,所以MN之间为劣弧,设K为晨昏线与某纬线切点,由材料可知M为晨线,则K点所在经线是正午12点,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8点,晨线与赤道交点Q点日落时,要过12小时,所以日落时M点地方时为20点,C对。A、B、D错。
小题2:纬线MN的经度差减小,说明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变低,出现极昼或极夜的范围变大,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B、D错。L纬线的纬度不会变化,A错。K线最高纬度是极点,MN的经度差减小时,极点的昼夜长短不变,D对。
小题3:根据材料可知,M是晨线,N是昏线,当L、K所包围的面积(阴影部分)达到最大时,北极附近极昼面积达到最大,北半球是夏季,C、D错。南亚此时受西南季风影响,进入多雨季节,A错。我国夏季多台风,B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等值线图》高频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