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图中O点为地球表面昼半球的中心点,a为经线,b为纬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总是一半是昼,一半是夜,昼半球的中心点,一定是太阳的直射点。O点位于b纬线上,所以b纬线的最大值是23°26′,A对。B、C、D错。
【小题2】纬线b为一年内最大纬度时,太阳直射在回归线上,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某人在O点上空对着地心的方向观察地球,此人所见的经纬网是O点的对趾点。纬度是与O点相对的另一条回归线,经度是与O点相对的经线度数。A对。B图的中心点在赤道上,B错。CD图的中心点在极点,C、D错。
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对趾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如图所示,请选择正确的是
A.从南极看地球
B.M地白昼短于N 地
C.M点正处于黎明时间
D.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断。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图示为北半球,图示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故N点昼夜长于M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
D.黄赤交角的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地方时的差异,故A正确。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昼夜现象的形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原因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甲图中大圆表示昼半球范围,N表示北极点,FN的距离约为2220千米,北京时间为10:00。乙图为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20°N, 90°E
B.20°N,150°E
C.20°S, 150°E
D.20°S, 90°E
【小题2】乙图中,与北京此日的昼夜长短状况基本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此日,对银川(38° N, 106°E)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此日之后,昼渐长、夜渐短
B.此日之后,昼渐短、夜渐长
C.地方时为8:56
D.正午太阳高度为72°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甲图,大圆表示昼半球范围,N表示北极点,所以F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FN的距离约为2220千米,所以F的纬度是70°N,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0°N。C、D错。北京时间为10:00,所以150°E时间是正午12:00。B对,A错。
【小题2】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京此时是夏季,昼长夜短,②、④昼短夜长,B、D错。北京位于40°N地区,昼夜长短差异不是太大,①地差距太大,A错。③地昼夜相差约2-3小时,符合,C对。
【小题3】此日之后,不知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无法判断昼夜长短变化,A、B错。北京时间10:00,银川地方时为9:04,C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2°,D对。
考点:太阳直射点坐标,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时间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等值线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