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四) 
            
            2017-07-11 07:04: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   小题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小题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考生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图7中甲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目前,该港吞吐量跃居世界第四位。 (1)请结合资料分析,图7中河流易发生洪灾的原因。(8分) (2)评价甲港的区位条件。(10分) (3)分析图7中山地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①地势北、西高,东部低,河流上游流速快,下游排水不畅;②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③干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河水上涨迅速;④流域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⑤河流含沙量大,容易淤塞河道,泄洪能力差。(答对四点得8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赋分) (2)有利方面:① 位于海湾内,风浪小;②水域空间较广;③沿岸为平原,筑港条件好;④靠京津唐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腹地经济发达;⑤陆路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阔;⑥以天津市为依托,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答对三点得6分) 不利方面:①渤海水深不足;②位于海河入海口处,泥沙淤积量大;③冬季海面结冰,影响航运。 (答对二点得4分)  (3)有利影响:夏季在山地形成丰富地形雨,有利于农业生产(2分);冬季阻挡冬季风,有利于过冬作物的生长(2分);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有利于林牧业的发展)(2分)。 不利影响:山地面积大,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 (1)河流洪灾严重应从地形、气候、植被、含沙量、支流等方面共同分析。图中河流是海河,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势北、西高,东部低,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入海河道少;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扇状水系,干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河水上涨迅速;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源能力差;河流含沙量大,容易淤塞河道,泄洪能力差。 (2)影响港口的区位条件包括陆域条件(筑港、经济腹地)、水域条件(停泊、航道)及所依托城市。甲港是天津港:位于渤海湾内,风浪小;水域空间较广,利于建港;沿岸为平原,陆上腹地宽,筑港条件好;靠京津唐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腹地经济发达,利于港口经济;陆路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阔;以天津市为依托,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但也有不利方面区位:受海河、黄河等影响,渤海水深不足;位于海河入海口处,泥沙淤积量大;不利于深水港的建设;冬季受沿岸流和冬季风影响海面结冰,影响航运。 (3)有利影响:夏季东南季风在山地形成丰富地形雨,有利于农业生产;冬季阻挡了西北季风,有利于过冬作物的生长;山地地形起伏大,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有利于林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山地面积大,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这种土地利用变迁过程被称为农业生产的(?) A.周期化 B.集约化 C.机械化 D.商业化
   | 
小题2:导致图示土地利用方式变迁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
A.新农药的发明
B.新作物的引进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灌溉技术的提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知甲、乙两地的农业土地利用越来越专业,甲区逐渐成为水稻专业生产区,而乙区逐渐成为甘蔗生产基地,专业化生产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商品化生产。
小题2:读图提取相关信息,本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变化是花卉种植面积加大,花卉园艺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市场等,因此选项C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农业生产变化的基本特征,并能掌握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国玉米生产区分布、种植与收获玉米的时间图表。该国是所在大洲最大的玉米产区,也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国。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玉米生产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降水比该国同纬度西部多?B.该地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
 C.该地畜牧业较发达?D.该地主要位于高原地区
2.该国甲省区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要产区的气候,收获玉米时期,甲省区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
A.小麦?B.棉花?C.甘蔗?D.葡萄
 
	参考答案:
1.B
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地带分布图,完成10~11题。

小题1:图中原过渡地带与可能变动带的关系可以说明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小题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3年春,汉城(现称首尔)、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B.2000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淮地区的洪涝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小题1:图中过渡带的转变方向是由东南向西北退缩,说明畜牧业向西北方向退缩,所以转变模式应为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所以选择C选项。
小题2:图中土地利用容易导致植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荒漠化引起沙尘暴,水土流失引起洪涝灾害,而2000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是因为冬季风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