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读图完成问题。
1.游客出发前观察图1,判断图示地区的河流流向特点是2.游客从M走到N,其所经地区地势起伏与图2所示剖面线对应的是
A.多数从西流向东
B.多数从南流向北
C.从中部流向四周
D.从四周流向中部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1.根据图示等高线判断,该区域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应为从中部流向四周。
2.观察剖面图注意地势起伏状况及沿剖面线海拔的极值点,在从M到N,先上坡,然后经过一鞍部和一河谷,最后又处于较高地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在滇藏和川藏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材料二 川藏铁路走向规划建议方案中有“南线”和“北线”两条线路。其中,沿着318国道的为南线,它起于成都,经浦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该线基本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南线一致。沿317国道的为北线,也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北线一致。
(1)(6分)318国道和川藏铁路线路的选线走向,为何与“茶马古道”线基本一致?
(2)(9分)“茶马互市”的做法对今天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3)(9分)分析建设川藏铁路比青藏铁路难度大的原因。
(4)(4分)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有“雨漏”之称,年降水量较多,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居民点多,沿线经济条件较好;沿线地形条件相对好。(6分)
(2)各区域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要因地制宜,加强区域联系,做到优势互补。(9分)
(3)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等;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多滑坡和泥石流;相对高度大。(9分)
(4)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有(?)
A 长江流域全属于我国的季风区? B 长江流域全属于外流区域
C 长江干流不流经我国的云贵高原? D 长江西源东流,最后注入黄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D地地处黑龙江、松花江和__________三条河流汇合处,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与华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自然劣势是__________。(4分)
(2)与华北平原相比,该地区4-6月份并不存在“春旱”现象,土壤表层经常处于湿润状态,简 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3)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污染带历时一个多月后,于12月21日整体移出松花江,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污染带滞留时间长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1)乌苏里江(1分);春小麦(1分);热量不足(2分)?
(2)气温回升幅度小,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化,缓解旱情;冻土层广泛分布,防止了地下水的下渗(3分)
(3)污染源地距松花江入海处距离远;冬季河流水量小,并且有结冰期,流速慢(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①植物种类增加?
②土壤肥力降低?
③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④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⑤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