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下面图8四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甲),福建省全年大风天数分布示意图(乙),某区域图(丙),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丁)。

(1)简述材料二中区域河流特征。(5分)
(2)简述福建省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6分)
(3)简述福建省最突出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及应对措施。(10分)
(4)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有哪些。(6分)
(5)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区位条件。(9分)
参考答案:
(1)中小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外流河、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明显、汛期集中夏季,含沙量小,无结冰期。(5分)
(2)城市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交通线沿河谷延伸。(6分)
(3)台风和水土流失 (6分)?建立预警制度,加强防灾救灾措施?积极营造沿海防护林 加强综合整治 走立体农业发展模式?(4分)?
(4)积极开发水能、风能 (6分)?
(5)①与港澳台邻近,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
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三角,有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
③交通便利,拥有福州、厦门等众多良港和铁路等立体交通格局;
④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
⑤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价低。(9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长江流域主要经济区图,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3.下列关于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经济区
B.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
C.以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轻工业发达
D.以昆明为中心的经济区主要是利用长江航运发展起来的
E.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
F.沿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上、中、下游经济区
G.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
H.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要远远大于上游地区
I.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能源丰富
G.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便利,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
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重庆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运便利、水电丰富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故B错误;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重工业发达,C错误;重庆以上的长江河段,河流落差大,故河流航运价值低,D错误。
2.长江上游地区由于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等地形起伏大的高山、高原地区,故人口和城镇分布少。C项错误。
3.上海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不利条件即矿产资源和能源不足。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南方荒地与北方荒地地形类型的差异,并说出西大荒与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4分)
(2)西大荒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过几代兵团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简述其棉花生产的区位主要区位因素?(3分)
(3)西大荒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将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2分)
(4)北大荒地区沼泽广布,已变成“北大仓”,但不少专家指出这种变化的“遗患无穷”。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此阐述自己的观点。(5分)
参考答案:(1)北大荒地形平原,南大荒地形为低山丘陵;西大荒限制因素是水分,北大荒限制因素是热量。
(2)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较好;棉花采摘期天气晴朗。
(3)荒漠化加剧;土地盐碱化。
(4)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1)北大荒位于东北,地形是平原,农业发展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南方地区的低山丘陵为主;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2)西北地区棉花生产的区位因素从光照、热量、水源、天气扥方面分析。(3)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环境脆弱,容易导致荒漠化、盐碱化。(4)东北地区的湿地资源有重要的价值。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新加坡的正确叙述是
①位于马来群岛上? ②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 ③经济主要靠对外贸易、航运,加工工业和旅游业收入? ④农业侧重高度机械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岛上,为城市岛国,故①④错误。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两类大宗货物海运线路示意图,完成1一2题。

小题1:若①②③表示甲城市从世界各地进口某类大宗工业原料的运输方向,则该原料分别来自
A.①美国②澳大利亚③南非
B.①加拿大②印度尼西亚③中东
C.①巴西②澳大利亚③印度
D.①美国②新西兰③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