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A.在全球各大洲均有分布 B.甲地比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小 C.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D.与同纬度大陆西岸相比,夏季易发洪涝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和日本群岛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2】非洲和南极洲缺少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岛屿,受海洋影响更大,气温年较差较小;该气候成因是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冬夏季风交替控制;该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易发洪涝。
考点: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天气现象中与冷锋活动有关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
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C.台风带来的降水
D.一场春雨一场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与冷锋活动有关,A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是准静止锋,B错。台风带来的降水 属于气旋雨,C错。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暖锋影响,D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锋面雨。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小题2】若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③地生长期比④地短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弱
B.日出时间晚
C.地势高
D.植被覆盖率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越早,结束日期越迟,说明热量条件越好。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④②③①。答案选D。
【小题2】若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③地生长期比④地短的原因最可能是地势高,热量少。答案选C。
考点:该题考查影响温度的因素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据此回答1—3题。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3.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原因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C.曲线①日温差大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
D.曲线②日温差小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
E.18时—次日7时
F.10时—当日14时
G.16时—次日8时
H.6时—当日18时
I.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G.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参考答案:1. B
2. D
3. B
本题解析:1.海陆性质存在差异,海洋比热容大,气温变化幅度小,所以②为海洋气温变化,①为陆地气温变化情况。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海风出现时,海洋气压高,气温低于陆地,对应的时刻为6-18时,一般为白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原因是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和陆地比热容的差异。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生态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