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② B.③ C.④ D.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5日14时~6日8时,①地一直由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到6日8时①地附近等压线依然比较稀疏,风力较小,气温有所降低,6日8时在1028以上,5日14时介于1026~1028之间,气压升高,故D正确。
【小题2】同一地点风向的变化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变化,这又与等压线的延伸方向有关,只要看哪个地点等压线方向改变较大。仔细观察发现③地改变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明显向西偏。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自然气溶胶两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气溶胶含量。读中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可能为( )
A.0.1 B.0.3
C.0.5 D.0.9
【小题2】图中A、B两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别却很大,分析两地AOD值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
①A地地势高 ② B地植被覆盖率高 ③A地工农业活动多 ④ B地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等值线之间的间距为0.3.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A地的数值在0-0.3范围内;B地的数值在0.6-0.9范围内,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在0.3-0.9之间,但不可能等于0.3或0.9。答案选C。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A位于四川省西部山地区域,地势高;植被覆盖率高;但人口分布稀疏,工农业生产活动比B地少;B地位于四川盆地,人口和城市分布密集,工农业生产活动多。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图表的判读与分析及四川省的区域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分析北半球某地的天气系统图,回答:(9分)
(1)锋面:甲乙附近形成 锋(冷锋、暖锋)
(2)写出A、B的风向:A B 。
(3)此时,A比B处风力 (大小),理由
(4)控制C地的天气系统是 , 天气情况是
(5)如果冷暖锋均能引起降雨,冷锋雨区位置在(甲、乙、丙、丁中的) 地,暖锋雨区位置在(甲、乙、丙、丁中的) 地。
参考答案:(1)冷锋(2)西北 西南 (3)大 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反气旋(高压) 晴朗 (5)甲 丁
本题解析:(1)直接根据图示的锋面图示判断,甲乙之间为冷锋;丙丁之间为暖锋。(2)根据图示的等压线分布,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可画出A、B两地的风向,A处为西北风;B处为西南风。(3)根据图示的等压线疏密判断,A处等压线较B处密,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即风力大。(4)图示C处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周围高,故判断为高压中心,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晴朗。(5)根据锋面形成的降水都分布于冷气团一侧,故结合图示冷锋降水位于锋后的甲处;暖锋降水分布于锋前的丁处。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示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能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画出风向;②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反映风力大小;③根据中心气压和四周的差异判断高低气压中心,并能结合垂直气流运动判断天气状况。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分布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题2】甲地的气候成因是( )
A.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B.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受信风带的影响
D.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该地1月份气温大于0度,最热月是7月,说明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1月份降水多,7月份降水少。所以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C对。
【小题2】甲地是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B对。常年受西风影响的是温带海洋气候,A错。受信风带影响的主要是沙漠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C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是季风气候,D错。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以下关于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狂风暴雨的天气
B.图中降水多发生在锋前,为连续性降水
C.白天同一时间,a处气温低于b处
D.图中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图示冷气团后退,判断为暖锋天气图,故该锋面过境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降雨发生于冷气团一侧,位于锋前。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