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运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四)
A.出现在G气压带附近 B.出现在60°N附近 C.极锋两侧气流性质不同 D.极锋不会出现在南半球 |
参考答案:
【小题1】ABC
【小题2】BC
本题解析:
【小题1】字母B表示的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风,为东北信风带,A正确;字母A为赤道附近,气温高,大气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B正确;D风带为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风,北半球为西南风,C正确;字母E在纬度60°附近,表示副极地低气压带,D错误。
【小题2】极锋是由极地高压带吹来的冷空气和从副热带高压带吹来的冷空气在纬度60°附近形成的,南北半球都存在。
考点:三圈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小题2】青藏高原小麦单产高、质量好与太阳辐射强和日较差大密切相关,与此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示意图,⑦进入大气层前的太阳辐射;①进入大气层后的太阳辐射;②太阳削弱作用;⑤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⑥进入宇宙的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进入宇宙大气辐射。根据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地形差异,说明青藏高原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选D。
【小题2】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质量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使得夜晚气温低,温差大。故依题意为①大③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
[? ]
[? ]
[? ]
参考答案:1、B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①?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其方向是?。
(3)如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4)实际近地面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图表示的地区在?(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理由是?。
参考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 2分
(2)垂直?高压指向低压? 2分
(3)平行? 1分
(4)成夹角?北?地转偏向力向右? 3分
(5)N?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大。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箭头的方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判断,①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为风向;则④与②风向方向相反,故判断为摩擦力。(2)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3)若不受摩擦力作用,则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4)在近地面大气中,由于风受摩擦力作用,故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图示风向向右偏,故判断位于北半球。(5)图示N处的等压线较M处密集,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力较M处大,故风力较大。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压线的分布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之间的关系,注意南北半球风向偏转方向的差异和近地面、高空风向的差异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四幅表示热力环流的图中,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故D正确;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A错误。白天的山峰与山谷之间,谷地气温较山峰低,故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山峰盛行上升气流,B正确;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海洋盛行上升气流,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实例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城市与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