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下图判定:

A.T1-T4说明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B.T1-T4反映了城市化过程
C.T1-T4的过程称为郊区城市化过程
D.T1-T4可以看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取以下信息:(1)图示过程反映城市化。图示反映的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目增多;郊区面积增多;形成城市群;(2)由于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化,故导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乡村人口比重下降;
此过程即为城市化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掌握城市化的基本标志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不仅包括环境污染,还应从社会环境问题方面分析。对于城市化问题还需明确以下几点:(1)城市化的基本标志包括:城市数目的增多,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城市规模的扩大等。(2)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面积扩大,属于城市化的基本表现。(4)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下图),箭头表示人口流动方向,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第一阶段是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对应①图。第二阶段是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对应②图。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很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乡村差别小,城市人口向农村或小城镇迁移,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对应③图。所以D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某区域示意图,A、B、C为该区域中心城市的三个功能区。读图,分析回答问题。(8分)

(1)A、B、C三个功能区中,属于商业区的
是?(填字母)。(1分)
(2)该城市在城郊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
(3)该地区煤炭、铁矿资源丰富,按自然资源的性质分类,它们都属于?资源。在此资源基础上该地发展了钢铁工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判断,该布局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B(1分)
(2)①城郊地价较低;(1分)?②城郊环境质量较好;(1分)③煤铁资源丰富。(1分)
(3)非可再生(1分)?合理(1分)①远离城区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1分)
②位于河流的下游。(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
(1)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占用面积小;
(2)在郊区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低;对城市的环境污染小,且能分散市中心过多的人口和工业,缓解市中心的“城市病”;且郊区煤炭、铁矿资源丰富。
(3)矿产资源按自我再生性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图示钢铁城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对城市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不同环境与民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低洼湿热,蚊虫、毒蛇较多——碉房
B.草原广阔,畜牧业为主——蒙古包
C.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平原地区——四合院
D.降水较少,地下水位较低,黄土具有直立性的特点——窑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竹楼”是我国南方热带地区,如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殊民宅,其建筑的主要特点起到防湿防热、抵御虫蛇侵害的作用;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居民为抵御高寒气候而修筑的特殊民宅。同理,根据房屋特点与环境的关系,对其他各项可作出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的是
A.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B.大型中心城市放慢发展
C.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小城镇
D.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问题。城市化的概念为: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市化过快容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大型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