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处的海底地形名称:A是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2、单选题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图,判断33—35题。

33.B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A附近河段,可能原因之一是
A.A附近河段工业发达,污染严重,B河段附近没有工业污染
B.A河段支流多,B河段支流少
C.B河段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比A河段强
D.A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B河段
34.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乙以土地荒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
35.C河段的支流和水系的密度明显大于B附近河段,原因是C河段
A.附近地区的地形平坦,而B河阶段附近地区地形起伏大
B.流经半干旱地区,流水对地表的作用比B河段附近强
C.附近地区地形更为破碎
D.位于B河段的下游
3、单选题 读图回答27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该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③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
④该地河流有春汛和夏汛;
⑤该地河流季节变化小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4、单选题 有关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兰州—昆明—西藏东南部
B.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带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C.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从东北的大兴安岭起,斜向西南至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D.16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其西段是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
5、综合题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划分了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三个地带DP,人均DP和人口比重(1999年)
地带
| DP比重(%)
| 人口比重(%)
| 人均DP(元)
|
东部
| 58. 9
| 41.1
| 10089
|
中部
| 27.3
| 35.7
| 5407
|
西部
| 13.8
| 23.2
| 4217
|
?材料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1980
| 52.3
| 31.2
| 16.5
|
1985
| 52.9
| 31.1
| 16.0
|
1990
| 53.8
| 29.8
| 16.4
|
1995
| 58.3
| 27.6
| 14.1
|
1999
| 58.9
| 27.3
| 13.8
|
增减
| +6.6
| -3.9
| -2.7
|
(1)材料1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2)材料2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3)从材料1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DP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大、小)一些;材料2说明我国各地带DP所占比重只有?在逐年增加,而?和
?则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经济性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DP、DP
B.经济发展水平、DP、人均DP
C.人均DP、经济发展水平、DP
D.DP、人均DP、经济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