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图》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等高距相同,判断坡度的大小关键看水平距离的大小,比例尺越大水平距离越小坡度则越大。故选A。
【小题2】该题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比例尺相同则表明水平距离相同,那么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故选B。
考点:比例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及某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小题1】图中L湖最深处水深为63m,则L湖泊最深处与山峰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262米
B.292米
C.362米
D.392米
【小题2】图中天气系统在该地形成暴雨,图示时刻,乙、丙、丁河段及湖泊L水位变化最大的是( )
A.L湖
B.乙河段
C.丙河段
D.丁河段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等高距为50米,山峰海拔高度在950-1000之间,L湖最深处水深为63米,L湖所在海拔高度为700米,两处的高差为313-363米,故C正确。
【小题2】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中心系统,且位于北半球的,在丁处形成地形雨,水位变化最大,故D正确。
考点:等值线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滨、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不属于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是( )
A.春季,雨水不足,风沙在此沉积
B.夏季,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
C.秋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
D.冬季,河床裸露,泥沙较多
【小题2】近年来,该区域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但H处的雾霾不明显。下列成因中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有利于雾霾扩散
B.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处,形成风口,狭管效应,有利于雾霾扩散
C.工业技术发达,污染物得到严格控制
D.靠近河湖,不利于雾霾天气形成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过经纬度可以大概确定该地区为华北平原,沙源丰富,主要受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受季风影响,夏秋季节降水多,该地区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故选C项。
【小题2】H地雾霾天气少,但是北京和天津雾霾天气多,说明技术因素和河湖因素影响少,地势平坦于雾霾天气的消失关系不大;H处风力强,才是雾霾天气少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
考点:该题考查外力作用和雾霾天气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问题。
小题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A.山地
B.丘陵
C.低缓高原
D.平原
小题2:图中陡崖M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50米
B.90米
C.155米
D.220米
小题3: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
B.由西向东
C.由东南向西北
D.由东向西
小题4:在N点
A.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
B.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C.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
D.两村都无法看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断。
小题1:读图中的等高线可知,该地区的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地形类型是丘陵。
小题2: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陡崖M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设陡崖M的相对高度为h,则(3-1)×50≤h<(3+1)×50,100(米)≤h<200(米),C项符合。也可以由陡崖底部海拔在150~200米之间,陡崖顶部海拔在300~350米之间,推知C项正确。
小题3:根据“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确定图中的方向,可判断出图中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由西北向东南。
小题4:山峰、山脊或凸出的山坡往往会阻挡视线。N点与甲村之间有一山脊阻挡,在N点无法看到甲村;N点与乙村之间无障碍物阻挡,在N点能够看到乙村。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某地区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图中丙地的气温可能是3.乙地可能是
A.1000-1667米
B.1333-1667米
C.1333-2000米
D.1667-2000米
E.<0℃
F.<2℃
G.0℃
H.2℃
I.山地
G.丘陵
盆地
河谷
参考答案:1. C
2. A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
1.温度越高,海拔越低;温度越低,海拔越高;甲应比周围低,乙应比周围高,所以甲高于四度,乙低于零下四度,这个差值应大于8;故换算成海拔高度差即可;
2.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规律判断。
3.乙地温度较周围低,故判断地形为山地。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