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图》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四)
A.地势低,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终年多雨 C.大西洋西南气流带来大量的水汽 D.近年来“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
【小题1】该处为雅鲁藏布江,地形为山谷,等高线则向地势高的地方突出,而等值线的数值c>b>a,故不可能为海拔。
【小题2】由于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受来自印度洋西南气流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丰富,故有“西藏江南"的美称。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某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江南某区域进行野外考察,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学习小组绘制的由a到d四幅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小题2: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从方便生活,利于后续发展角度考虑,最合适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把等高线图和剖面图结合起来分析,该剖面图经过两个谷地,三个山脊,从谷底和山脊顶的海拔差分析四幅图,可知B图符合沿线的地势起伏大小。故选B。
小题2:对比图中四点,其中④点附近等高线稀疏,建设居民点的规模大。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l? 5月5日,阳光灿烂,东南风3~4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旅游。
材料2?“媚尼风景区”略图。
(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填数码)(2分)
(2)图中支流b的流向是?(2分)
(3)若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②;想去登山顶C,请帮忙计算两地的温差:?。(2分)
(4)C处的地形是?,该处的海拔高度为?。(4分)
(5)乘船游览尼湖风光,在直线航行的情况下,应从A至B还是从B到A快??,理由是?。(4分)
(6)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他们想找一条惊险刺激的线路,应选择在支流a还是b漂流??,原因是?。(6分)
(7)在图中找出最适合建水坝的地址,用“‖”表示,并写出水坝选择建在此处的的原因?。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填数码) (6分)
参考答案:(共26分)
(1)①?(2分)
(2)自西向东?(2分)
(3)大于4.8℃、小于5.4℃ (2分)
(4)山顶? 900多米?(4分)
(5)A至B快。?该日吹东南风,从A到B是顺风航行(4分)
(6)支流a?(2分)
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漂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4分)
(7)水库坝址如下图所示?原因:大坝应建在峡谷处,减小工程量,节省投资。?② (6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指向标,位于尼湖之南的古寺为①古寺。
第(2)题,河流总是有高处流向低处,结合指向标,图中支流b的流向是自西向东。
第(3)题,结合等高线分布特点判定C处海拔高度。由于C地海拔H的大小范围为900<H<1 000(米),与②古寺相差高度h的范围为800<h<900(米)之间,由于每相差100米?温度相差0.6℃,故而可知两地温差范围T为4.8<T<5.4(℃)。
第(4)题,结合等高线分布可知C处为山顶,结合等高线数值变化特点判定C处海拔高度900m<H<1 000m。
第(5)题,乘船游览尼湖风光,在直线航行的情况下,从A至B比从B到A快,因为该日吹东南风,从A到B顺风航行,速度较快。
第(6)题,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他们想找一条惊险刺激的线路,应选择在支流a,由图可知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漂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
第(7)题,修建水坝最好在区域内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如图中D处,水坝建成后,由于②古寺海拔较低,可能被淹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根据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判断地形特征。另外学生还需明确:选择修建水库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以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条件下,重点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第二: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题
1.有关①~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②圈层的主体是3.科学家预测,2012年太阳可能打一个前所未有大的“喷嚏”,这个“喷嚏”可能影响地面无线电通信,原因是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
B.②③属于内部圈层
C.②圈层密度最大
D.①圈层由岩石构成
E.生物
F.各种岩石
G.海洋
H.冰川
I.图中①层岩浆喷发强烈
G.图中③层受到太阳带电离子影响
图中②因气候异常而异常
图中①圈层地震异常强烈
参考答案:1. D
2. C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的①是岩石圈,②是水圈,③是大气圈。①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各类岩石组成;②③是地球的外部圈层。由①到②到③组成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小。选D正确。
2.②圈层是水圈,主体是海洋水。选C正确。
3.太阳打这个大“喷嚏”,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当它闯入地球圈层时,不会直接引起岩石的剧烈活动,A、D错;也不会直接引发水圈的异常,而使气候异常,C错;③层高空有一电离层,太阳活动产生的高速带电粒子,使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选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圈层及太阳活动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小题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A.9时
B.12时
C.13时
D.14时
【小题2】该日( )
A.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纬度和海陆分布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等温线的弯曲变化会受到太阳辐射和海陆分布的影响,图中三条等温线平直,说明海洋和陆地近地面气温基本没有差异,不可能是在海陆气温差异最大的6时(日出前后)和14时(午后),12时(正午)太阳辐射强烈,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会形成较大的海陆温度差异,等温线发生弯曲,一般在9时~10时,海陆温度差异最小,等温线较为平直,最有可能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选项9时。
【小题2】从纬度上看,该地为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丙地(20°N)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应为90°,即太阳直射,甲地(21°N)和乙地(19°N)分别位于丙地南北两侧,与丙地纬度都是相差1°, 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都是89°),可以排除C、D选项;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日落时间越往北越晚,所以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故答案选A。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