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题《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17 17:13: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示为英国部分图,综合图中信息,图示地区平原面积大、人口稠密,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由此可判断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我国东南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合作总体布局中一个新的板块。 随着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的战略构想,随着“海峡西岸” 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服务海西”的意识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海西”概念开 始助推闽台乃至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1)甲河是?,乙河是?;丙是?列岛。 (2)同一纬度的a、b、c、d四地,年降水量最丰富的是:? A. a? B. b? C. c? D. d (3)若a、b同一海拔高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 a处1月气温比b处高? B. a处1月气温比b处低 C. a处7月气温比b处高? D. a处7月气温比b处低 (4)闽南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创汇农业,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交通便利? C.气候条件优越? D.农业技术雄厚 (5)为了促进乙河干流所在省的经济发展,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的常规 能源是什么,主要理由是什么? (6)试分析在乙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圈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1)浊水溪?闽江?澎湖 (3分) (2)D (2分) (3)B、C (2分) (4)A(2分) (5)水能(1分)。理由:山地多,河流落差大(1分);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富(1分); 水能是清洁的能源、发电成本低(1分)。 (6)条件:与港、澳、台临近,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的管理技术;著名的侨乡,海峡两岸 语言文化习俗相近,便于人们的往来;雨热充足,为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和旅游胜地; 交通便利,拥有福州、厦门等众多优良港口和铁路等立体交通格局;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 (4分,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台湾海峡两岸的发展。 (1)甲表示台湾最大的河流;乙为福建最大的河流;丙为澎湖列岛; (2)D,为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地区,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大的区域。 (3)由于a位于内陆,而b位于沿海,故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温度a大于b; 冬季温度a小于b; (4)决定农业生产类型的决定因素是市场。 (5)水能资源,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改善水能资源丰富。(6)经济发展条件从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港口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政策、劳动力、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在华北地区得以迅速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该事实说明 A.没有土地也能进行农业生产 B.温室生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唯一手段 C.科技兴农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D.“温室无土栽培”是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缺水的重要途径
| 小题2: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哪种因素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
小题3:当前我国华北的许多县、乡出现了专门生产蔬菜的农业基地,其产品供应范围相当广泛,这种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造和改良
B.作物生长季节的调整
C.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
D.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小题1:“温室无土栽培”属于科技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小题2:温室起到保温作用,改善热量条件。
小题3: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供应范围扩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表为某区域2004—2007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
转化来源 湿地类型
| 旱田
| 城镇用地
| 工矿用地
| 草地
| 其他
|
河渠
| 489
| -7
| 0
| 235
| 48
|
海涂
| 43
| -155
| -2027
| 0
| 17627
|
水库坑塘
| 25657
| -33
| -211
| 5694
| 926
|
水田
| 76
| -793
| -1053
| 0
| 0
|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小题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小题2:与2004年相比,2007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湿地。
小题1:根据表内数据计算(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河渠湿地变化 487-7+0+235+48=765,海涂 43-155-2027+0+17627=15488,水库坑塘25657-33-211+5694+926=32033,水田 76-793-1053+0+0=-1770,因此变化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小题2:各类湿地总面积是在增加,故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物种多样性也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北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目的是(?)
A.增加降水量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日照时数
D.改善热量条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北方冬季寒冷,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利用温室的保温效应,可改善热量条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