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图甲) 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图乙)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10分)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6分)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海陆间循环(2分)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2分),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2分),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2分)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2分)。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吧(2分);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2分)。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本题解析:
(1)洞庭湖与长江相连,长江最终汇入太平洋,故该湖为外流胡,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其过程为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夏季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2)从图中降水曲线变化及时间分布可知,该地区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热力环流主要体现的是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陆地和水体的比热不同,吸热和放热速度不同,故产生气温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湖面升温慢,湖面气温低,气流下沉,水汽蒸发,降水少;夜晚湖面降温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降水多,故湖面夜晚多雨。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湖泊具有调节径流、调节局地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湖泊面积缩小,这些功能都减弱,易出现调节径流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多发;自净能力减弱,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考点:水循环类型及过程;湖泊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湖泊对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形成的。
(2)图①中,甲地近地面气压 (低于或高于)乙地。甲乙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就是风。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因为 力使风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
(左或右)偏。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 (平行或斜交)
(3)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4)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5)图中乙地夜间天气晴朗,则在初冬的清晨上学时人们会发现地上“下霜了”,请从地理角度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
参考答案:(10分)(1)冷热 (2)低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右 斜交
(3)a、b线段上的箭头,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4)夜间 (5)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本题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其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升降运动→水平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第(2)题,图①中,甲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中心,气压低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甲乙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就是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风向右偏。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3)题,乙丙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中心,气温低,应为下沉气流,a、b线段上的箭头如下图所示。

第(4)题,图②吹陆风,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夜间。
第(5)题,图中乙地夜间天气晴朗,则天空中的云少,因此云层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大气逆辐射弱,因此在初冬的清晨上学时人们会发现地上“下霜了”。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的成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的难点就在于画图,不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不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规律方法】热力环流及等压面的判读
1.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升降运动→水平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常见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
山谷风
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向山上,为谷风;夜晚相反
城市风
城市人口、工业集中,人为释放的热量多,形成热岛效应,气流上升气压低,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相反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进而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如A、E、F为高压,B、C、D为低压);在近地面,气压高处气温低(如A地),气压低处气温高(如B、C地)。
(2)结合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
(3)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4)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高气压”数值不一定大于“低气压”,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
| ①
| ②
| ③
|
平均气温(℃)
| 1月
| 5
| 11
| 21
|
7月
| 29
| 27
| 26
|
平均降水量(mm)
| 1月
| 47
| 75
| 1
|
7月
| 150
| 5
| 610
|
【小题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