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将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转移到经线上,约跨经度2.5°,故距离约2.5*111KM。
小题2:图示P平原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沼泽广布,故首先应排水。
小题3: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故热量不足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
小题4:P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属于湿地。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区域最紧缺的资源是
A.水资源
B.能源
C.矿产资源
D.耕地资源
小题2:图中区域人均耕地少,其原因主要是
A.人口稠密
B.耕地比重小
C.耕地退化严重
D.过度开垦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该地的经济发展。
小题2: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但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比较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结合课本所学即可作答。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应该采取的措施等知识点。华北地处半湿润地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雨季短,径流量小,且径流小,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多,且浪费现象严重,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植被破坏,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针对水资源短缺,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发展耐旱良种,发展节水工农业,植树造林,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跨流域调水,提高水价,兴修水库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自然因素指标的是? ( )
A.气候
B.地形
C.洋流
D.植被
小题2: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区域的区分是陆地区域的划分,它与洋流无关。制约西部地区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处北半球亚洲高压的范围之内
B.地处东南风的背风坡
C.深居内陆又隔崇山峻岭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河短水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崇山峻岭阻隔,水汽难以深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009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地区、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图12
(1)影响河套平原成为“塞外粮仓”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分)如果农业种植面积盲目扩大会引起哪些生态问题?(2分)
(2)图中甲城市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当地发展钢铁工业有哪些区位优势?(6分)
(3)经过西部大开发的十年建设,鄂尔多斯已形成了煤—电、煤—焦、煤—油、煤—肥、煤—醇和天然气—甲醇等多条产业链。简述这些产业链的发展对当地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有丰富的黄河水源灌溉。(2分)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2分)
(2)接近煤、铁资源,原料、燃料丰富;(2分)靠近黄河,水源充足;(2分)沿线有铁路运输,交通便利。(2分)
(3)有利影响:提高了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提高了附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4分)
不利影响:能源资源的开发造成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重化工业集中布局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2分)
本题解析:(1)河套平原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依靠引黄河水而发展了灌溉农业,成为“塞外粮仓”,说明其主导因素为灌溉水源。干旱地区过度用水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土地盐碱化。(2)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区域位置判断甲城市为包头,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影响其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从矿产资源、水源、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3)(资源型)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主要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注意分为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强,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考点,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概况,并结合影响农业、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资源型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壳物质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