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A.江淮地区适逢梅雨季节 B.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大规模南迁 C.华北平原正在收割小麦 D.南非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表格显示三个月都昼长夜短,所以太阳直射北半球,因从a月到b月昼在变长,所以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b月到c月昼在变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而从昼夜长短变化分析,这连续的三个月,A.B.c应分别为5、6、7月,所以c月应为平均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故选C。
【小题2】b月为6月,为江淮地区适逢梅雨时间;华北平原的小麦正值成熟时间;南非好望角受西风带的影响,附近海域风大浪高;而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向北移动。故选B。
考点:地球运动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 23°26′N之间
D.0°— 23°26′S之间
【小题2】图中A点表示的该日(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显示,12月22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全年最小值,说明位于北半球;该地一年中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即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因此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该地位于0°— 23°26′N之间。
【小题2】图中A点位于太阳两次直射该地区之间,为夏至日。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该日的日期为 ,北半球节气为 ,写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再过三个月我国处在什么季节 。
(3)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甲点的昼长为 小时,甲点的太阳高度是 。
(4)乙地的地方时为 ,此时,北京时间为 。
(5)有一水平运动的物体从乙点向正北运动,过一段时间后将向什么方向偏(东或西)?
参考答案:
(1)该日的日期为6月22日,北半球节气为夏至 ,写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23°26′N,150°E)
(2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维度的变化规律是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逐渐降低 秋季
(3)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甲点的昼长为0小时,甲点的太阳高度是0°,
(4)乙地位于直射的经线上,此时,地方时为12时。甲的经度是150°E,此时,北京时间为 10时。
(5)东偏
本题解析:
(1)读图,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所以该日的日期为6月22日,北半球节气为夏至 ,此时太阳直射纬线23°26′N,根据图中经度,一份时差为两小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是6点,所以正午12点的经线是150°E,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150°E)。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维度的变化规律是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再过三个月我国处在秋季。
(3)读图可以看到,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甲点出现极夜现象,昼长为0小时,甲点位于晨线上,此时的太阳高度是0°。
(4)乙地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此时,北京时间为 10时。
(5)有一水平运动的物体从乙点向正北运动,在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所以过一段时间后将向东偏。
考点:日照图基本知识,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地转偏向力。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小题1】这天是 月 日前后,此图阳光直射的纬度是 ,经度是 。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 时,E点的地方时为 时,AB是 (填“晨”或“昏”)线。
【小题2】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
【小题3】请将A、D、E、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
参考答案:
【小题1】6.22 23.5°N 120°W 2 8 晨线
【小题2】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小题3】DAE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这天是6月22日前后,此图阳光直射的纬度是23.5°N,根据图中的180°经线判断,直射点的经度是120°W。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2时,E点的地方时为8时,AB是 晨线。
【小题2】据图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所以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小题3】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A、D、E、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D>A>E>B。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