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3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罗河流域图和埃及旅游交通图。

尼罗河流域图

埃及旅游交通图
材料二:地理学家发现,尼罗河口附近海域有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的沉积层。如下图所示。

(1)分析青尼罗河的流量特点。(10分)
(2)古代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往往地中海有赤潮发生,试分析原因。(6分)
(3)联系上题简述腐殖质含量很高的沉积层形成过程。(6分)
(4)旅游业是埃及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根据材料分析埃及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因素。(8分)
参考答案:
(1)河流流量较丰富(2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在夏季(2分)。青尼罗河地区流域降水丰富(2分);青尼罗河流域夏季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富(2分);冬季受来自陆地风向的影响,降水稀少,青尼罗河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分)。
(2)尼罗河泛滥时,从中上游带来大量营养物质(2分),加上尼罗河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是主要农耕区(2分),受洪水影响,耕地大量营养物质流失,致使海域出现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2分),从而出现赤潮现象。
(3)赤潮发生时,藻类爆发,导致底层海水缺氧(2分),海水底层腐殖质被微生物分解得少(2分),加上洪水泛滥带来大量的腐殖质,(2分)形成腐殖质含量高的沉积层出现。
(4)旅游资源丰富;(2分)集群状况好;(2分)历史文化价值高;(2分)交通便捷,通达性好。(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例可知,青尼罗河流域夏季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富,所以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冬季受来自陆地干燥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所以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年降水量数值看到,最大可超过2000mm,降水量大,河流流量较丰富。
(2)赤潮现象是由于海水中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海水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水体颜色变化甚至对其它海洋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一种异常生态现象。尼罗河的每次泛滥,中上游受洪水影响,土壤中大量营养物质流失,致使海域出现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从而出现赤潮现象。
(3)赤潮发生时,藻类爆发,导致海水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尸体沉积海底,同时,洪水泛滥从陆地上带来大量的有机质也沉积在海底,这些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含量高的沉积层。
(4)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离不开景观的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景点的集群状况,交通的通达程度,旅游资源的多少。所以学生只要结合图和材料,从这几方面考虑,一般能得满分。埃及有金字塔,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都很高,尼罗河沿岸的风光,两岸的沙漠,人文景观都是独特的旅游资源,有铁路,航空线交通便利,离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近,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
? ①地表径流较少 ②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③污染和浪费严重
? ④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⑤降水时间分配不均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中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材料1: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甲图

乙图

丙图
小题1:读材料1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小题2:根据材料2和图乙丙,“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小题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小题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
小题2: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小题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聚落的区位选择。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因此,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光照、热量,尽量选择朝南的方向进行开凿,避开冬季偏北风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避免洪水的影响。
小题2: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凸岸主要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凸岸更有利于土壤的形成,水面可以作防御之用,同时,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小题3: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居住,因其水深,适合建设港口。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根据图示资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2)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918千米长的河段,可建设25座大中型梯级水电站,试分析上游大力开发水电的原因(5分)
(3)我国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为两年生作物。它们在秋季播种育苗,次年5月收获。长江流域大部分商品菜籽含油率39-40%,产油率居各地区首位。试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长江流域成为我国油菜最主要分布地区的原因。(5分)
(4)简要说明黄河下游河段近年来凌汛明显好转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较大的是甲图所在的华北地区。(1分)原因是: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雨带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降水集中。(2分)(或华北的季风气候更具有大陆性,降水更集中在夏季;长江流域7-8月份受副高压脊控制,降水较少。)
(2)上游有多条支流注入,水量大;(1分)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过渡区,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1分)有适合建坝的峡谷地形;(1分)该地区铜、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为高耗能工业,水电需求量大。(1分)人口城市分布稀疏,淹没损失小,搬迁人口少(1分)
(3)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先进(1分);品质好,产油率高,经济效益高(1分);周边经济发达,市场广阔(1分);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种植、加工成本低(1分);油菜生长为越冬作物,与水稻、棉花等争地矛盾小,适合与人多地少的区域种植(1分)。
(4)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期变短。(1分)
人为原因:(生产生活耗水导致)黄河上中游来水减少;(1分)水利工程的调控及防凌破冰技术的提高。(1分)
本题解析:
(1)甲图中我国河川平均径流量占一半以上,甲图是我国华北地区,而乙图不到一半,乙图是长江流域,雨季时间长,但7月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少,形成伏旱天气,所以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较大的是甲图。
(2)水电站建设应从水能资源蕴藏量、建坝地质条件、库区淹没区及水能资源需求量分析;水能蕴藏量:黄河上游有多条支流注入,水量较大,位于一、二即阶梯过渡带,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建坝地质条件:河流多流经峡谷地段,适宜建坝;能源需求:该地区铜、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为高耗能工业,水电需求量大;人口城市分布稀疏,淹没损失小,搬迁人口少。
(3)联系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从农业基础、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农业基础;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人口多,周边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种植、加工成本低;油菜生长为越冬作物,与水稻、棉花等争地矛盾小,适合与人多地少的区域种植。
(4)凌汛明显好转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分析;凌汛是秋末春初冰坝堵塞河流引起的凌汛。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期变短,冰层薄,形成冰坝小;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影响使河流水量减小,由于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使黄河上游来水量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环流简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
B.②处洋流主要由西风吹拂形成的
C.③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
D.④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