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六)
A.23.5° B.47° C.66.5° D.43°08′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分析。
小题1:根据夏至日甲地的太阳高度最大可达到90°,判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且根据太阳高度最大,即当地正午,为北京时间7时,判断当地位于北京的东面5个时区;故选C项。
小题2:h为甲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结合当地纬度为23.5°N,冬至日直射点的纬度为23.5°S,则计算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
小题3:中间添一条春秋二分日的太阳高度线,则日落时间为13时;则n-13=13-y;故计算得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图中α的角度为22°),回答问题。
小题1:若图中α为一年中的最大值,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小到0°的过程中, 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矗立在甲处的旗杆日影逐渐变长
B.轮船自西向东跨越北印度洋是顺风顺水
C.寒带范围将由南极圈向南极点逐渐缩小
D.尼罗河水量变小但仍然存在明显的汛期
小题2:若图中甲地的昼长为14小时,则该地的经度应是?
A.30°E
B.150°W
C.30°W
D.15°E
小题3:下列四图中,能正确反映此时地球上光照情况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示当α为一年中的最大值为22°,则图示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季,逐渐减小到0°则为秋分日。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判断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故旗杆影子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故北印度洋海水自西向东流,故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顺风顺水,B正确。寒带的范围始终为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不变,C错误;尼罗河水量主要来自上游热带草原地区的补给,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尼罗河水量逐渐增加并有明显的汛期,D错误。
小题2:甲地的昼长14个小时,说明当地日出为5:00,日落时间为19:00。即结合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18:00,经度为0°,故计算19:00的经线为15°E。
小题3:图示α的角度为22°,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22°N;而下图中,甲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22°S纬线上,A错误;乙图表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错误。C图北极星的高度为当地纬度,故当地纬度为68°N,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2°,计算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C错误。D图晨昏线与68°N纬线相切,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22°N。与图示符合。
点评:难度较大,考查地球运动和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分布特征的基本判断方法:晨昏线所在平面总是和太阳光线垂直,当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时,太阳直射赤道。晨线和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点,昏线和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晨线(线上的数据为经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
A.14:40
B.9:20
C.21:20
D.15:20
小题2:若c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S
B.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D.华北平原可能忙于夏粮收割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经度变化可以判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10°W,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为120°E,可以算出北京时间为21:20。正确答案选C。
小题2:若c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2°,说明太阳直射21°N,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华北平原可能忙于夏粮收割。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