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中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发生在
A.秦汉时期
B.安史之乱
C.南宋时期
D.明末清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由于北宋末年,北方战乱,而南方经济发展迅速,且南宋初期,南宋的政治中心从北方迁都临安,故人口分布中心从北方迁移到南方地区。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表?某年四城市人口变化资料(单位:万人)
1.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排列的是2.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下列原因分析最不可能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E.地区政策
F.晚婚习俗
G.优美的环境
H.文化观念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根据表格数据,①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②人口自然增长为0,③人口自然增长0.05万人,④人口自然增长最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与环境优美无关,与地区的人口政策,文化观念有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市25年间的发展变化示意图,图中可直接观察到的城市化发展现象是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用地规模都是城市化的表现,但图中能表现的是:图中阴影部分即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下图回答下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2.从图上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有关各省区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E.我国中部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40%以上
F.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部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G.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H.总的说来,经济越发达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I.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G.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江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促进外资企业发展
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带动城市建设
参考答案:1. A
2. D
3. B
本题解析: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正确答案选A。城市化的表现有三个方面: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我国中部各省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湖北城市人口比重均在40%以上,A是错误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大城市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B是错误的;我国西南地区只有西藏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C是错误的;总的说来,经济越发达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较高。正确答案选D。
3.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促进外资企业发展;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江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西藏的城市化水平是比较低的。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问题。
1.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2.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M1
B.M2
C.N1
D.N2
E.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F.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G.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H.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特征,起步于二战后,水平低,但发展快。符合的是B项。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M2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约一半;那么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也约一半。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