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17 17:56: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北纬30—40度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 ) A.雨热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C.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D.雨热都不同期
|
参考答案:29、B
本题解析:在该纬度的大陆的东岸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雨热同期的气候,而在西岸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B正确。 考点:气候类型特点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汉中地区是“中国最北缘柑橘生产基地”,气候温暖湿润,享有“橘乡”之美称。
 材料二 不同地区存在不同水资源状况。汉中地区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石坎梯地”(甲图)是汉中地区山区坡耕地整治常采用的一种模式。新疆水资源短缺,但冬季积雪较丰富,开发较少。
 (1)据材料一,从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汉中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的原因。(10分) (2)简述“石坎梯地”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6分) (3)为了缓解新疆的缺水问题,有人提出将冬季的降雪加以利用,转化成为水资源,对此你持何态度,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共10分) 汉中地区位于秦岭南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北部有山地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侵入,受冷空气影响小(2分);地处河谷,地势低,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2分);东南走向的谷地,有利于暖湿气流(东南季风)进入(2分),在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2分)。 (2)(共6分) 石坎梯地可以有效拦截雨水(2分);滞缓径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2分);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2分)。 (3)(共8分) 支持(2分)新疆气候干旱,河川径流少,水资源短缺;新疆冬季降雪丰富;将积雪转化为水可以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满足生产生活用水;有利于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理由合理即可,任答三点得6分,只回答观点,不说理由,观点不给分) 反对(2分)将积雪直接融化成水,水量减少很大;积雪融化后,经下渗和蒸发,被利用的很少;积雪比较分散,收集难度大,成本高;人为收集积雪会使局部地区水循环(如蒸发、下渗等)减弱,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理由合理即可,任答三点得6分,只回答观点,不说理由,观点不给分)
本题解析: (1)气候温暖湿润要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来分析。题目要求从位置和地形来分析成因。从位置来分析汉中位于35°N以南的地区,当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从地形来分析,汉中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冬季会阻挡冷空气南下,故当地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温不会很低;该地处在汉江沿岸,在河谷地带气流不畅,且地势低,气温较高,热量不易散失;而且该处河谷的走向为东西走向,这样从海洋过来的暖湿气流容易进入,且在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当地较湿润。 (2)从图中可以看出“石坎梯地”相当于在梯田边加的一些石坎,这些石坎相当于是梯田的分界线,材料中提到石坎能整治水土流失。故起到的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拦截坡面地表径流,使坡面地表径流减速,这样增加了下渗环节,使地下径流增加,而地表径流减少。 (3)该题为开放型题目,答题时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若赞成就从冬季积雪转化为水资源带来的有利方面以及需要这样转化的原因来答题。若反对就从就从冬季积雪转化为水资源带来的不利方面以及转化遇到的问题来答题。由于新疆位于我内陆地区,常年降水稀少,极为缺水,其生产生活极为缺水,该地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为水资源短缺,而该地降雪多,可以采取该措施。但由于该地沙漠广布,这样转化来的水资源大量蒸发、下渗,使得转化来的水资源较少,导致成本高、收益少。 考点:气候成因的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及新疆水资源利用问题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如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地形以高 ? 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 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 ? 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月30°N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乙气压中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C.气流在高空堆积被迫下沉 D.受冷气团顶托暖气团抬升
|
【小题2】甲、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乙地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亚欧大陆。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夏季,亚欧大陆上受热多,形成低压。
【小题2】甲地位于北纬30°附近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景观;乙地位于北纬30°附近大陆东岸,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下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
考点:冬夏季气压中心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和图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与a地相比,b地冬季降水的特点是 ,并简述其原因。(3分)
(2)简述甲、乙两地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3分)
(3)试分析乙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分)
(4)乙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简述其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1)b比a地降水量大。(1分)
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西北风南下,经过海域后增温增湿,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丰富的降水。(2分)
(2)①河流水量丰富;②径流季节变化大;③(上游流经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④无结冰期;⑤含沙量较小。(任答三点得3分)
(3)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跃;②多山地,地势起伏大;③气候湿润,多暴雨。(3分)
(4)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南部沿海地区) (1分)
原因:①本国矿产资源匮乏(便于进口原料);②国内市场狭小(便于出口产品);③多良港(海运便利)(任答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1)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位于朝鲜半岛,而乙位于日本,冬季该地区受西北季风影响,a地区受西北风影响,降水量较少,而b地区位于日本的西北侧,为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2)河流水文特征应从河流的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含沙量和流速、水能资源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两地的气温、降水量资料综合分析。(3)乙地为日本,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且地形起伏大,受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多暴雨,故多滑坡、泥石流灾害。(4)乙地为日本,其工业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海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受本国的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和本国的海运优势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气候类型的判断、河流水文特征和洪涝灾害的形成等内容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能结合地形对降水量分布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内容和自然地理环境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注意结合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