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1个恒星日
B.1个太阳日
C.24时56分
D.23时56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叫1个太阳日。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黄岩岛、钓鱼岛都是我国固有的领土。读钓鱼岛、黄岩岛位置图,完成下题

1.关于钓鱼岛、黄岩岛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说法,正确的是2.关于钓鱼岛、黄岩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的地方时一样
B.两地的区时一样
C.黄岩岛的地方时比钓鱼岛早
D.黄岩岛的区时比钓鱼岛早
E.两地都位于热带
F.两地都位于北温带
G.春分日两地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H.7月钓鱼岛的白昼长一些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两地的经度位置,钓鱼岛位于123.5°E附近;黄岩岛位于118°E附近,两地的经度不同,故地方时不同,但都位于东八区,故区时相同。
2.结合两地的纬度位置,钓鱼岛位于26°N附近,黄岩岛位于15°N附近,故钓鱼岛位于北温带,而黄岩岛位于热带。AB错误;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故越往东的钓鱼岛日出略早;C错误;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长越长,故钓鱼岛昼长略长。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时间计算和五带的划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两地的地方时区时的差异和五带位置的差异。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读图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加强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③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B.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D.图中①是指大气产生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总是由南向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垂直,由此可以确定图中的①代表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只有地转偏向力才会始终与风向垂直,故图中的③一定代表的是地转偏向力,其特点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且减弱风力,所以图中的②所表示的是摩擦力,它使风力减小。故选A。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熟悉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及每一种力的作用与特点,这带有较强的物理特征,属于中档性的题目。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1)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
(3)高空中的风:只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最后与等压线平行。
(4)北半球风向右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答题卡上将各小题中正确者涂“A”,错误者涂“B”。
小题1:“北京时间”是指北京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小题2:经度相同而纬度不同的两地,它们的地方时刻可能不同。
小题3:1月份地球离太阳最远,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小题4: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小题5: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小题6: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小题7: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小题8:青藏铁路沿线花费巨资修建了众多的野生动物通道,这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人地关系思想。
小题9:区域内部某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本区域内、外其他环境要素的变化。
小题10: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错误
小题2:错误
小题3:错误
小题4:正确
小题5:正确
小题6:正确
小题7:正确
小题8:错误
小题9:正确
小题10:正确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时区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北京时间的基本概况即可,注意区别“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的差异。
小题2: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经度不同则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方时差异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地方时与经度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
小题3:1月初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达一年中最快;7月初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达一年中最慢。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时间差异分析即可。
小题4: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要素的破坏,如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陡坡开荒导致水土流失;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等。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农业生产过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形成人类活动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小题5: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而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力区域二三产业的加快发展,而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工业化、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从产业结构的变化来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小题6: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故一地的城市化水平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动力即可分析,知识性试题。
小题7:一般把区域发展阶段分为传统农业为主的初期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由于各个阶段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根据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活动的差异而划分的三大区域发展阶段,并利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即可。
小题8:材料反映了人类活动与保护环境相结合,故反映了因地制宜、天人相关的人地关系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进而判断人地关系思想即可。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小题9:由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区域的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不仅可能导致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而可能导致周边地区的环境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表现即可判断。
小题10:可持续发展包括三大系统:即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宏观系统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如果黄赤交角稍变小(? )
A.五带范围不变
B.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
C.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D.热带、温带范围不变,寒带消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而极圈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故极圈度数变大,则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即寒带的范围变小,则温带的范围变大。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