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 世纪 80 年代城市化速度最快 C.90 年代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综合分析。
小题1:从该图的水系形状可以看出,这里为向心状水系,因此它多分布在盆地地区。
小题2:向心状水系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因此从水循环角度看,它多属于内陆循环。
小题3:干流的水量主要来自各支流的冰雪融水,受沿途用水和蒸发的影响,越往下游,其流量就越小。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
(1)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劣势凸现”。当中的“优势”具体是指: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长三角相比,劣势具体指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2分)
(3)请你谈谈促进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地缘优势(侨乡、区位优势)、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任答2点,2分);政策优势明显下降、经济腹地范围小、科技水平薄弱(任答两点,2分)
(2)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2分)
(3)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材料二、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海拔高度在1640—3900米之间。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定西南部发生了6.6级地震。
(1)描述图示区域内降水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说明图中甲乙两地间自然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6分)
(3)定西地震后,当地政府发布公告,要求各地特别注意防范泥石流和滑坡等次生灾害。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为定西市政府发布的公告进行论证。(10分)
参考答案:
(1)(共6分)年降水总量空间差异大(2分);其中南部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中部、北部地区在400——600之间,西北部小于200毫米(2分);降水空间分布具有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规律(2分)。
(2)(共6分)甲地距海近,降水量多(约600毫米),乙地距海远,降水量少(在100毫米以下)(2分);由甲到乙降水量逐级减少(2分),因此自然景观应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
(3)(共10分)本次地震震级大,破坏力强(2),导致大量山体岩石破碎,土体松散(2分);当地地势起伏大(2分);且降水量较多,降水集中在夏季(2分)。地震后,破碎的岩体和松散的土体极易坠落、崩塌,滑坡等,尤其是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泥石流灾害(2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1)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在于学生对图中等降水量线的分析,明确等降水量线的值及其分布的地区。
(2)地域分异规律分为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中甲、乙点大致同纬度,但东西有别,故为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甲地在东,乙地在西,所以甲地受海洋的影响较大,降水量较多。
(3)结合材料,论证公告的正确主要从降水量和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海拔高,且地势起伏大,同时由于地震的影响,岩体破碎,土质疏松;降水量:地震发生在夏季,该地降水量集中在夏季;所以综上,大量的降水和破碎的岩石易导致此生地质灾害——泥石流和滑坡。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国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地理环.. |